视频加载中...
海报新闻记者 田柳 北京报道
“地震发生后,地震能量是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地震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纵波,一种是横波。”5月12日上午,应急管理部召开“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知识发布会,介绍地震安全知识和防震减灾工作情况。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司长兼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王行舟通过一个小道具,展示了地震纵波和横波的区别。
王行舟介绍,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保持一致的被称为纵波。纵波速度较快,每秒约为6公里,破坏力较小。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为垂直的波被称为横波,速度较慢,每秒约为4公里,但是破坏力较大。
“我们知道了纵波的速度比横波的速度快,也就是纵波会首先传到地面上来,这也就是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为什么震中附近的群众会首先感觉到上下振动,然后再左右摇晃的原因。”
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地震仪器首先记录到纵波的信息,预警系统会以最快的速度估算出地震发生的时间、震级和发震的地点,同时来推测地震动的大小和影响范围,在破坏力比较强的横波到达之前的几秒至几十秒,通过手机、电视等手段向群众发出警报,以减少或者避免地震灾害损失。
王行舟解释,地震预警是通过纵波、横波、电磁波的速度差,利用密集布设的地震仪器和预警系统的快速算法共同来实现的。
王行舟特别说明,并不是所有地震都会发布预警信息。一般来说,当预估震级大于4级,或预估震中烈度大于5度时,才对外发布预警信息,这种地震一般震感较强或可能带来破坏。“我们会采取精准推送,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区分不同的预警级别。在预估地震动比较强的地区,比如预估烈度达到了5度以上的区域,我们就会发布红色或者橙色的警报,以提醒公众尽快躲避;对于预估的地震动比较弱的地区,会发布黄色或者是蓝色的提示以避免大家恐慌。”
如果收到了地震预警信息应该怎么做?王行舟表示,如果处在室内,可就近躲避,采取蹲伏或跪伏的姿势,寻求牢固的物体来遮挡或是保护好头部,同时手要抓住身边的固定物以防止身体滑动或者被甩出去,也要避开玻璃和吊灯等悬挂物。如果处在室外就要寻找开阔地,比如广场、公路就地蹲下,要注意远离高楼、电线杆、广告牌等危险物。如果处在海边或者山区,还要防范可能产生的海啸或者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带来的伤害。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横波和纵波哪个快(一个小道具展示地震纵波与横波的区别 专家横波破坏力较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