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赞成差别对待”,翻开这本书,就会感受到突如其来的震撼。
该书完成于2013年,今年才出了中译本,作者是韩国社会学家吴赞镐,他在多所高校授课,因此得以近距离观察和接触这些大学生们。
在书的前言中,吴赞镐问读者:你知道最近在韩国年轻人中很流行的“清醒梦”吗?“在灰暗的现实世界中受挫的年轻人,正在试图用清醒梦逃避现实。”
清醒梦,即在梦境中意识到自己是在做梦,一些人就可以凭念头控制梦境,让自己在梦中“为所欲为”。
在普通人看来,这是有趣的体验。但被用作逃避现实的手段,则实属少见。
所以韩国的年轻人到底在逃避什么样的现实?为何会被冠以“变成怪物的年轻一代”?
韩剧《我的解放日记》剧照
壹
当下的韩国年轻人似乎很喜欢给自己贴各种各样的标签——“88世代”“三抛世代”“飞特族”“袋鼠族”……种种凄惨标签层出不穷。
其中“88世代”是指代月平均工资为88万韩元的年轻人(88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500元);“三抛世代”指放弃或抛弃恋爱、结婚和生育的年轻人;“飞特族(freeter)”大概指的是上一阵子班攒点儿钱再辞职休息一段时间的年轻人;“袋鼠族”就是啃老族……
这些标签的一个共性就是收入低且不稳定。该书作者吴赞镐则认为:除去生活的压力和就业的困境之外,这些韩国年轻人还有另一面——那就是他们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疯长的阴暗面。“夸张一点说,他们为了在这个怪物世界里活下来,自己也成了怪物。”
今年8月28日首尔大学第79届后期学位授予仪式上的毕业生们(视觉中国)
吴赞镐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惊讶地发现这些年轻人“怪物”那一面的日子:2008年5月13日。
那天,他在京畿道一所大学讲授“人权与和平”课程。对于这门课程,他每周都会挑选一个社会热点作为主题来引入相关理论讲解,13日当天的主题是因长期罢工引起社会关注的“KTX(韩国高速铁路)女乘务员要求转正事件”。
事件的经过大概是:女乘务员一方提出2004年她们作为合同制员工被录用时,曾得到过铁路公司方将来转正的承诺,但公司方则表示没有这样的承诺。双方后来为此争执不下,于是从2006年3月开始,350余名女乘务员开始罢工。
吴赞镐拿出这个例子给学生们讲的时候,完全没想到学生们会有其他反应,因为事件本身早已以女乘务员一方胜诉结束,在他看来,这件事的是非问题是不需要讨论的,显然是铁路公司的错,他想让学生们分析的论题是“公司方具体做错了哪些事”。
然而,一名大四学生毫不犹豫地表示:“随随便便就想转正,那怎么行?!”
去年12月在韩国京畿道高阳市,因全国铁路工会罢工而停运的KTX列车 视觉中国
甚至在听到这个学生的发言后,吴赞镐还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认为只是他个人的过激言论,他甚至开始思考如何“巧妙地帮他挽回局面”,以免这个学生遭到群嘲。
但接下来才是令他大受震撼的时刻——整个教室的氛围都为之一变,其他学生们纷纷流露出“他说出了我们的心声”的神情,赞同的窃窃私语随之响起。
那个学生也更加激愤地说道:“我认为改善待遇和转正完全是两码事。现在的大学生为什么这么辛苦?不就是为了能成为正式员工吗?她们入职的时候就是非正式员工,却突然闹着要转正,我认为这不是正当的行为。”
吴赞镐没有说他后来是怎么上完了那堂课的,只提到自己“满头大汗,孤立无援”。直到写那本书的时候依然对那一幕记忆犹新。
从那以后,他开始关注韩国大学生们的“怪物”一面,并思考其背后的社会因素。
贰
“自我开发”是《“我们赞成差别对待”》一书中高频出现的词语,也是韩国年轻人们自己给自己勒上的一道强力紧箍咒。
在韩国,“自我开发”类的书籍很受欢迎。你可以用我们熟悉的“心灵鸡汤”来对标此类书籍的核心理念,只不过这些书籍是加了兴奋剂的鸡汤,其目的性不仅极强,而且可以说有唯一性。
这个目的就一点:找到好工作。
为了把自己打造成最受招聘企业青睐的“商品”,年轻人们以小时为单位计划自己的时间,每天像检查销售额的超市老板一样确认自己完成了哪些“业绩”——外语学习、学分管理、考资格证、实习、志愿活动、参加比赛、体力管理、外貌管理(包括整形)、练习写自我介绍、锻炼演讲能力等,都属于“自我开发”的业务范畴。
2024年4月韩国城南市市政府举办的青年招聘会现场 据视觉中国
和工作无关的业务爱好比如攀岩、徒步、弹吉他、读书这些,则属于无用的范畴,不算“自我开发”。
不久前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吴赞镐还提到:如今韩国企业招聘的门槛还在抬升,甚至包括了对外貌的更高要求,“大学生需要在健身房请私教,证件照得找专业照相馆,拍出艺人资料照的水准……说得露骨一点,在如今的韩国,几乎要成为‘人造人’才能顺利找到工作。”吴赞镐表示。
吴赞镐以一本同样出版于2013年的《没有翅膀,所以努力奔跑》为例,表达了自己对这种励志书籍的难以理解。
这本书有两位作者:诸葛铉烈和金度润。
诸葛铉烈利用6个月的时间挑灯夜战修完了2门主修、1门辅修的课程。在这期间还参加了众多比赛,获得了40多个奖项,并最终被韩国某大型广告公司录取。
金度润在3年间每天仅睡4小时,积累了各类资格证书,再加上实习、讨论、社会服务等130多种人生经历,最终在2010年获得“韩国人才奖”,现在运营着自己的教育咨询公司。
书中最令吴赞镐震惊的一个细节,是诸葛铉烈同时准备六个比赛、干吃几十袋速溶咖啡通宵达旦的经历。吴赞镐叹道:“为了准备就业可以牺牲掉自己的胃的怪物才能找到工作的社会,如何能称得上是一个好社会?”
此外,作者提到自己“为了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工作和自我开发”而决定住在公司旁边,这样就能“把别人上下班浪费的2个小时用在积累自己的实力上”。但事实上他做的就是成为一个每天只睡5小时、随叫随到的员工,最终取得的成就是:由合同工转为了正式员工。
吴赞镐忍不住发问:“他积累的到底是什么实力呢?”
叁
《“我们赞成差别对待”》这本书像一把钥匙,可以帮助我们打开一扇深入观察韩国年轻人的门。看过这本书后,一些过去停留在表面上的浅显印象,从此便有了更明了的解读。
比如韩国的大学有着鲜明的分层:金字塔顶端是首尔大学、延世大学和高丽大学这三所“头部”高校,吴赞镐常去讲课的西江大学则属于第二梯队,与成均馆大学和汉阳大学并列。虽然西江大学的收分一点儿也不低,但吴赞镐注意到他不少学生都流露出对顶级大学的强烈执念和无法抑制的自卑感。
比如一个名叫智妍的女生,只要稍微提到成绩或专业方面的话题,就一定要加上“因为我高考考砸了”这样的话,基本是挂在嘴边像强迫症一样。她真正想表达的只有一点:我的实际水平比这所大学高,只是考砸了才不得不屈居此处。
西江大学还是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的母校 图据西江大学官网
甚至,如果有高中同学问她:你去了哪个学校。智妍的回答都会根据对方的学校而有所不同。如果对方的学校比西江大学分数高,她就会回复“西江大学……呜呜(表示伤心)”;如果对方的学校不如西江,她就会回复“西江大学!!”
高考分数就像他们心里的一个烙印,让他们面对顶级大学时感到自卑,同时又强烈鄙视那些“三流大学”的学生。这些大学生的思考方式,是将高考分数的差距扩大为一个人所有能力的差异。
了解到这个背景后,再回头看看《没有翅膀,所以努力奔跑》,仅仅是浏览一下该书目录,就能感受到韩国人对学历的空前执念——“决定你的未来的是学历,而不是你自己”“现实世界里,不是名牌大学毕业就什么都不是”“你失败是因为你过着三流大学的人过的生活”“没有高学历,你连门儿也进不去”……
在这种心态的强烈影响下,虽然这些年轻人也对更底层的其他人抱有同情,但也仅仅是同情而已。他们坚定秉持一个信念:如果你过得不够好,那只能是因为你还不够努力。
电影《雪国列车》剧照
甚至,就连看似在教人“治愈”的书籍,真正传达出的理念也不是如何治愈压力与疲劳带来的痛苦,而是如何不把痛苦当成痛苦。他们甚至会量化痛苦:如果别人挨了两拳没有喊疼,那你挨了一拳就不应该觉得疼。
那如果我挨了三拳都没喊疼?你,或他,或者她,任何一个我认为没有受过我这么多苦、取得我这些“自我开发”成绩的人,凭什么要得到和我差不多的东西?
看过这本书,再看很多韩国的事件包括电影,都能获得更深入的理解。比如去年的韩国医生集体大罢工事件,背后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千辛万苦爬到了金字塔顶端、收入极高的医生们,见不得扩招带来更多的竞争对手。
再想想《雪国列车》里那一节节被严格分配好了“阶层”的车厢,所有发生的暴动都是为了让车上的人数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电影《寄生虫》剧照
还有获得了奥斯卡奖的《寄生虫》,有人和韩国朋友讨论后得知韩国年轻人对这部电影的解读高度统一:穷人还生两个孩子?那一切都是他们活该。在多数韩国人看来,改变这种处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减少人口,到那时,大家的工作应该就更好找、工资也可以更高一点了。
不过,2024年6月才宣布进入“人口紧急状态”的韩国,却在当年年底发现:新生儿数量实现了9年以来的首次增长——24.23万人,相比2023年多了1.23万人。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苏静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飞特族是什么梗(我们赞成差别对待韩国年轻人为什么这么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