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考研越来越“卷”,很多同学从大一就开始纠结要不要准备考研了。但考研准备得太早怕后劲不足,太晚又怕来不及,到底大几开始准备最合适呢?今天就给大家好好唠唠。
对于四年制本科学生来说,考研初试通常在大四上学期12月底进行,复试在次年3月 - 4月。要是顺利通过,就能在大四毕业当年9月以应届生身份开启研究生生活。从时间节点来看,大三下学期是开始准备考研的黄金时期 。为啥这么说呢?
先说说知识储备。到了大三下学期,大部分基础课程都已经学完,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入理解,这个时候开始复习,知识储备刚刚好,能更高效地吸收新知识。比如,学金融专业的同学,经过前几年积累,对经济学原理、货币银行学等基础课程已经掌握,再去准备考研专业课,就能轻松很多。
再谈谈时间规划。大三下学期,学校课程压力相对没那么大,时间更自由,能更好地规划复习时间,把备考分为基础、强化和冲刺阶段,系统复习,避免被其他事务干扰。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份分阶段任务表:
- 基础阶段(大三下学期3月 - 6月):英语要从单词背诵入手,每天花1 - 2小时背单词,还可以做些简单的语法练习。数学要把教材过一遍,理解基本概念和公式,每学完一章,做课后习题巩固。专业课开始通读指定教材,第一遍不求多深入,先对整体知识框架有个概念,把不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
- 强化阶段(大三暑假7月 - 9月):这可是关键时期,得全身心投入复习。英语开始做真题阅读,分析错题原因,总结答题技巧;可以每周写一篇英语作文,找老师或者英语好的同学帮忙批改。政治开始系统学习,看网课理解知识点,搭配1000题巩固,把错题整理出来,分析错误原因。数学做大量练习题,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总结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建立错题本,方便后期复习。专业课开始第二轮复习,结合真题,标记重点和高频考点,加强理解和记忆;有时间可以看看目标院校老师的论文,了解学术动态。
- 冲刺阶段(大四上学期10月 - 12月):这个时候节奏要加快,强度也要加大。英语继续做真题,模拟考试,控制答题时间;背一些作文模板和常用句式,让作文更出彩。政治背重要知识点和时事热点,做模拟卷,训练答题思路;可以和同学互相提问,加深记忆。数学做模拟题和真题,保持手感;回顾错题本,查漏补缺,把薄弱环节补上。专业课进行第三轮复习,强化重点知识记忆;做真题模拟考试,训练答题规范和速度,注意答题逻辑和条理。
以上是大多数同学的考研规划,但每个人情况不同,准备时间也有差异。基础薄弱或者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建议提前1 - 2年开始准备,先把基础打牢。要是你基础好,目标院校和专业竞争没那么大,提前8 - 10个月准备也够。
最后,我想说考研准备时间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计划,坚持执行。这里我也抛出个问题,对于那种目标明确、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从大一开始准备考研,会不会是更好的选择呢?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文不存在捏造事实。
#考研# #教育# #考研经验大家谈#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大几就可以考研(大几准备考研最合适这份分阶段任务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