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于世应该离不开竞争。从精子拼命朝前奔向卵子开始就开始竞争了吧。早教是不输在起跑线上,胎教更是将这个起跑线生生提前了十个月。以后上学,每一个学段都是一次竞争。哪怕是上课发言都得举手竞争机会,毕竟一个班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七八十人,哪怕是轮流在老师面前表现,都得等很长时间。好不容易十年寒窗毕了业,入职的时候要和成百上千的人竞争一个职位——公务员岗位的竞争最为激烈。哪怕是入了职也有排名、KPI、末位淘汰这些竞争手段。
回到家里是不是不竞争了呢?特别是独生子女,似乎无人可竞,其实不然。家长对孩子都有期待,孩子是要和这种期待竞争的,而且孩子成功的概率还极低。因为虽然龙只有一条,但每个家长却都望子成龙。夫妻之间也有主次的竞争,有我爱的多还是你爱的多的比较。所以竞争无处不在。
同行是冤家这种说法表明,同行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残酷的。岂止是同行,同一个生产链上的厂家都可能是冤家。比如电池行业就可以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压榨,新能源汽车行业对钢铁产业也能形成压榨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竞争。达尔文早就写清楚了,我们现在的这个样子,是竞争的结果。那些在竞争中失败了的物种都已经灭绝。这似乎又在宣示:没有竞争或者在竞争中的失败者连生存的权利都将会被剥夺。
竞争当然是好的,只要是一个活着的人、物或者团体,如果没有竞争,就会陷于停滞,轻者没落,重者灭亡。
竞争让人、物、团队等保持活力。我们其实生活在病毒与细菌的世界里,与病毒与细菌的竞争当中获胜,就健康长寿,反之则得病或者早亡。完全的无菌世界只存在于ICU里面,住进去的人是不能承受任何竞争的个体,我想不会有人想当一个全身插满管子的人。
一个团队,如果没有竞争对象,它就会不断扩张,像水体当中没有天敌的水葫芦,最后铺满整个水域,窒息所有的生物。当然,也有一个团队主导的却也显得生机勃勃的情形,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个团队中会有许多派系。这些派系之间互相竞争、牵制,形成类似于数权分立的情形,最终达到某种良性竞争的状态。但总体来讲,一家独大的结果更多的是失去活力,陷入陈腐的居多。
竞争有很多好处,但也有明显的坏处。首先有竞争就有失败者——当然,双赢的情况也是有的,而且不少。比如商业上同行间的竞争可以帮助双方提高服务水平,制造业间的竞争可以让他们不断发展新技术,生产出更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这些都属于没有失败者的正和游戏——随着人本思想的普及,人们出于对失败者的同情,会人为的降低竞争的烈度,或者对失败者进行一些补偿。
这个时候就会出台一些政策,比如反不当竞争的规定,或者行业内的大佬开个会,大家统一制定一个不恶性竞争的条例。这些个手段有没有用呢?我是存疑的。不当竞争当中有个恶意压价的说法,也就是商家给出了一个低于成本的或者竞争对手不可能压到的低价。如果大家都这样卖下去,大家都得死。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们都是消费者),恐怕没有人会反对这种降价吧?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是欢迎这种竞争的。政策或者条例反对这样做,是站在厂家的立场说话。打着救企业的旗号来制定这些保护政策,看上去没有什么不对。但仔细想来,却是一种利用外力的拉偏帮的行为。政策站在了企业的一边,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我们该思考,为什么他们要用这种近似于自杀的行为来卖货?是不是技术门槛太低,是个人都可以投资生产,于是供应过多导致货物卖不出去才不得不降价呢?为什么苹果手机、黄仁勋不降价卖货?降价亏本卖这是对前期过度投资的惩罚,企业家投资前就应该对这种前景有预测。现在这种人为的干预的办法实际上就是将自己的错误转嫁给消费者,这显然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是错误生产的厂家伙同政府在欺负消费者。因为他们不降价的成本是由消费者承担的。
有人可能站在民族工业、新兴工业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也就是用大词来思维。我想说的是你可以用大词思维,但不要把成本转移给普通老百姓。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这种在政府与厂家看来不正当的竞争淘汰那些一窝蜂上台的、不成规模的、缺少技术优势的对手。这样劣质的产品消失了,供求关系平衡了,剩下的厂家就可以正常赢利了。这叫出清落后产能,有能力穿过周期活下来的企业,也就是在竞争中取胜的企业才能真正赢利,只想靠着保护与补贴活下来的企业是永远不能独立的巨婴,他们的存在就是在吸食整个社会的财富,它们的早死意味着丢掉包袱,意味着真正有品质的产品在竞争中获胜后的脱颖而出。
现在很多人反对单位的竞争,我觉得大多数竞争还是有好处的。只要领导不变态地制定诸如一平方米范围内灰土质量不超过多少克这样的考核标准,或者给环卫公人戴上脚环这一类。想想过去大锅饭时代,的确没有竞争,也没有压力,但我们也的确没吃饱过饭!是自由市场,分田到户的竞争模式让我们富裕起来。现在来批判这个竞争的社会的压榨,就有点吃饱了忘了当年的意思。
我们对竞争失败者的补偿也未必都有用处。我原来说过,国家的税收最好只提供最基本的保障,比如修建公路、图书馆、公园这些公共设施,然后给那些完全没有劳动和行为能力的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其他的都放手通过竞争的方式来解决。这里的给一些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就相当于给竞争失败者的补偿,这种补偿最好仅限于此,其他的最好让每个人自负其责。这样,国家的税收就不会征这么重,老百姓也能学着自负其责。这样的社会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能够长治久安的社会。
人为的去除竞争,降低竞争的烈度,只会培养陈腐,养活懒汉。那我们已经有的繁荣必将得而复失。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竞争的好处和坏处(谈谈竞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