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职能通常概括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流通手段职能和支付手段职能统称为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
一、价值尺度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能用来衡量和表示不同商品或服务的价值,从而可以方便不同商品或服务进行价值比较。不同商品或服务之所以都可以用货币来衡量和表示,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是人类无差别劳动的凝结。商品或服务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或服务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同商品或服务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因而价值不同,表现为用货币表示的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即商品价格也不同。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给商品或服务标价的过程就是货币发挥价值尺度职能的过程。
二、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换。与物物交换不同,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表现为;人们为获得一项商品或服务就必须持有一定的货币,而为得到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货币就必须出卖自己已有的商品或提供服务,简单概括就是“卖一货币一买”。
可以看出,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与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同。前者只是观念上的货币,在表示商品或服务价值时,并不需要用现实的货币;后者却必须要用现实的货币。
虽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它却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只要人们普遍相信它代表一定价值量,它就可以很好地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如不足值的铸币和纸币,它们所代表的价值量都要大于其本身的价值,但它们之所以仍能流通,是因为其价值法定,它们所代表的价值量并不受其本身价值的影响。
三、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在以延期付款形式买卖商品或服务时,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单方面运动所执行的职能。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是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的延伸。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商品和货币的交割是同时进行的,但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商品的交割发生在前,货币的支付则在未来某个特定时间进行。因此可以看出,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是信用关系发展的结果,只有当卖方给予买方到期支付的承诺以信任时,货币才承担支付手段的职能。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便利了商品交换的进行,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流动资金不足所造成的买卖脱节现象,促进了上游生产企业产品价值的实现。但同时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需要有发达的社会信用作为基础,因为广泛采取赊销赊购方式进行商品买卖无疑会产生“债务链”现象,一旦链条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信用危机,产生支付困难,就会造成整个链条的中断,导致社会性的信用危机,那时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与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一样,都必须是处于流通中的现实的货币。由于货币执行这两种职能往往是交错进行的,因此也可把货币的这两种职能统称为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也扩展到商品流通之外,如工资和各种劳动报酬以及赋税、租金等的支付,都是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体现。
四、贮藏手段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或称价值储藏职能)是指货币暂时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作为财富的代表被储藏起来,即实现购买力的长期储存。当货币开始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买、卖就开始分离,而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更是强化了这种分离。若人们获得货币后,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进行消费,那么这部分货币就会暂时退出流通,执行贮藏手段职能。
现代货币并不是唯一的、最好的价值贮藏工具,实际上无论是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还是土地、房产、艺术品、金银珠宝等实物资产,任何一种资产都具有价值储藏功能。由于这些资产的投资收益通常高于货币,或者这些资产不仅能够升值还能够提供诸如居住等各项服务功能,所以作为价值储藏手段,大多数资产都比货币更具优越性。既然作为贮藏手段,上述资产看上去比货币更有吸引力,那么为什么还有人愿意持有货币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主要与流动性这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有关。前面已有介绍,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
货币代表了现实或潜在的购买力,特别是现金和活期存款代表了现实的购买力,具有最强的流动性;其他资产相较于货币,在变现的过程中均可能产生价值折损并且可能涉及较高的交易成本。因此,人们选择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之一,且普遍地采用银行存款的方式来储存货币。
五、世界货币
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是指货币跨出一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等职能。货币之所以会产生世界货币职能,是因为随着国际贸易的频繁化和其他国际交往的发展,货币跨国流通成为一种现实需求,货币已经成为国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历史上,黄金曾执行世界货币职能。在当今各国都使用信用货币的条件下,在国际交往中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主要有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和特别提款权等。
近年来,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对外贸易和交往达到了相当规模,在一些国家中,人民币已被当作“硬通货”被广泛接受。为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联系,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发展人民币的世界货币职能。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主要表现,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人民币的国际计价、国际贸易结算、国际投资和国际储备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四大目标,我国正按照这些目标加速推进。尽管目前人民币的境外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带来人民币的国际化,并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THE END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货币的五种职能(一文解析货币职能)》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