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之美,不仅在于形,更在于意。有些字,天生就带着一种“气势磅礴”的基因——比如三叠字。当相同的部件重复三次,汉字便从简单升华为极致:
三水为淼(miǎo),浩渺无垠;
三火为焱(yàn),烈焰冲天;
三龙为龘(dá),腾云驾雾……
这些字,像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视觉谜题”:用三倍叠加,表达无限放大。它们有的仍在沿用,有的已成冷知识甚至成为网络时代的文化符号。
本篇笔记,就来学习这个三个雷组成的“靐”字。
读音“靐”的读音是 bìng(第四声),与常见字并同音。《广韵》中对于它的读音记录为:“皮證切”。字形构成
主体结构:由三个「雷」字呈「品」字形叠加而成(上一下二)。
单字「雷」的构成:
上部:「雨」字头(象形云层降雨)
下部:「田」(实际是「畾」léi的简写,象征车轮滚动声,表雷声轰鸣)
在甲骨文中,“雷”由“申”(像闪电的形状)和两个圆圈(代表轮子)组成
,
表示天空中闪电伴随着滚动的巨响。古人认为这是天神的战车在天上飞驰发出的声音。
会意原理:
单个「雷」= 雨天的轰鸣声
三个「雷」叠加= 雷声连续不断(类似“轰隆隆”的拟声效果)
汉字中三叠字常表「极致强化」,如「淼」(水极大)、「焱」(火极旺)、「磊」(石极多)。
古籍解释
【廣韻】皮證切【集韻】蒲應切,
音凭。靐靐,雷聲。——《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中对“靐”字的解释是这样的:
读音:根据《广韵》的注音是“皮证切”,根据《集韵》的注音是“蒲应切”,读音是“凭”(píng),与如今的读音有所不同。
含义:“靐”字形容的是雷声。具体来说,“靐靐”用来形容雷声轰隆作响的样子。
简单来说,“靐”是一个用来形容雷声的字,读音是“凭”,多以“靐靐”这样的叠词形式出现,用来描绘雷声的轰隆声。
含义与用法
本义:雷声(由三个“雷”字组成,表示雷声轰鸣)。
网络用法:因字形复杂,被网友戏称为“最雷的字”,用来夸张表达“雷人”“无语”的感觉(类似“囧”的文化梗)。
其他三叠字
汉字
拼音
构成部件
本义
引申义/用例
淼
miǎo
水×3
水势浩大
"烟波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焱
yàn
火×3
火焰炽烈
"焱炎"(烈火燃烧)
垚
yáo
土×3
土山高耸
古同"尧"(表崇高)
磊
lěi
石×3
石头堆积
"光明磊落"(坦荡正直)
猋
biāo
犬×3
群犬狂奔
引申为"迅疾"(如"猋风")
麤
cū
鹿×3
鹿群奔跑
通"粗"(粗糙、不精细)
蟲
chóng
虫×3
昆虫统称
繁体"虫"字
轟
hōng
車×3
众车轰鸣
简体"轰"(如"轰炸")
贔
bì
貝×3
负重用力
"贔屭"(驮碑的龙龟)
劦
xié
力×3
合力协作
古同"协"
龘
dá
龍×3
龙腾飞
笔画最多的汉字之一(48画)
舙
huà
舌×3
挑拨离间
三舌表"多口是非"
聶
niè
耳×3
附耳私语
简体"聂"(姓氏)
三叠字多为会意字,通过重复部件强调本义(如"水×3=极多水"),大部分现代已少用,仅存于古籍或特定词汇。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三个虫念什么字(靐字怎么读靐字什么意思麤蟲轟贔劦龘舙聶猋怎么读)》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