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今年56岁,前阵子桃子刚上市时,他忍不住一次买了两大袋。家里人都爱吃,尤其孙子,一口一个停不下来。可是没想到,吃了桃子没几天,张叔突然出现腹胀、皮肤瘙痒,跑去看医生。医生盯着化验单慢慢说:“桃子是好东西,但不是人人都适合,特别你这样的肾脏不太好的人,还真不能天天吃。”张叔一听,既疑惑又后怕。
说起桃子,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夏天补水利器”,香甜多汁,富含维生素。可谁能想到,这份“天然好礼”对有些人来说,竟然可能是健康隐患?到底桃子有哪些被忽视的风险?谁不能吃,怎样吃才最安全?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唠唠。尤其是第3类人,吃桃真有可能惹麻烦,身边人往往还不知道,别等问题真来了才追悔莫及。
桃子的营养优点不必多说,丰富的维C、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确实值得夸一夸。新鲜桃子的含水量高达约88%,维生素C高于同期上市的西瓜、葡萄,每100克还含有0.9克膳食纤维,有助肠道蠕动。并且,桃子几乎不含脂肪,总热量也很低,很多减肥、控糖人群拿它当水果首选。可这些优点的背后,隐藏的风险也不能忽视。
医生指出,这4类人吃桃必须小心:
过敏体质人群,小心“桃毛”与果肉本身桃子外表一层细细的绒毛,其实很容易导致皮肤瘙痒、红肿、过敏性皮炎。尤其是本身就是过敏体质的人,刚接触桃皮就可能脸痒手痒。更有些人直接对桃子中的过敏原蛋白不耐受,吃一点点就会嘴肿、喉痒、严重时过敏性休克。一项门诊数据显示,水果相关食物过敏案例中,桃子排在榜单前5。
提醒:洗桃一定要用流动水反复搓洗,最好削皮吃。有明确水果过敏史的,慎重尝试桃子。吃桃后喉咙异常瘙痒、气短、心慌,要尽快就医。
看似口感清爽,桃子的糖份其实不低。新鲜桃子平均每100克含糖约8~12克,如果一天吃两三个,糖摄入不自觉就增加了。别忘了,果糖也是糖,同样会激发胰岛素,导致血糖波动。有研究就发现,血糖不稳的糖友连续食用桃子后,空腹血糖平均高出对照组近15%。
提醒:糖尿病患者建议把桃子作为辅食,控制量在半个中等大小/天内。避免用桃子榨汁或做沙拉,容易超量。血糖不稳定、服药调整期最好暂停尝鲜。
慢性肾病人群,钾元素超标惹隐患桃子的钾含量其实不低,每100克桃子中含有约180mg钾,两个桃子下肚,钾摄入轻松突破360mg。对于肾脏代谢能力吃紧的慢性肾病患者来说,钾储积过高非常危险,严重时能导致肌无力、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临床上,肾功能减退期患者因吃太多高钾水果出现高钾血症的病例并不少见。
提醒:有慢性肾炎、肾功能异常史的人,一定要提前问医生能否吃、新鲜桃一周别超1个。血钾偏高、尿量减少的人,尽量别吃桃子。吃过后如有肌肉酸软、乏力、胸闷,要提防钾过高风险。
脾胃虚寒人群,桃性温但易“生湿助热”中医常说“桃益气养阴,性温助湿”。不少人食用桃子后出现腹泻、腹胀、胃痛,主要原因就在于本身脾胃就偏虚寒、消化不良。桃子口感润滑多汁,但糖分与纤维的组合,有时候反而加重胃肠负担。尤其空腹吃、生冷吃,刺激更大。一项面向280人症状观察发现,脾胃虚寒人群在桃季消化道不适概率高出平时近18%。
提醒:易腹泻体质、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人群不宜多吃。尽量选择餐后、熟透的桃子,避免空腹。身体一旦出现腹痛腹泻,暂停食用,多饮温开水。
很多人觉得,只要新鲜、干净的水果都健康,其实“对的水果用错了人,不下点功夫就可能出麻烦”。对于上面这4类人,桃子虽好,也得分场合、分量、分身体状况慎重对待。如果家里老人、家人拿着桃子当零嘴,建议先问问他们有没有上述健康状况。
那想安心吃桃,有没有啥靠谱建议?医生们通常推荐做到这三点:洗净削皮,防止过敏和农药残留;控量按体质,糖友、肾病、消化弱都得限定量;存放适温,熟透再吃,冷藏后要回温,避免肠胃刺激。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2.《新鲜桃的营养成分分析与健康效应研究》3.《夏季高发水果食物过敏流行病学调查》4.《中国糖尿病营养治疗指南(2021版)》5.《水果摄入与慢性肾病患者钾代谢管理研究》6.《消化科门诊常见水果相关胃肠症状病例回顾》7.《食源性过敏反应及诊治专家共识》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经期能吃桃子吗(医生坦言桃子大量上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