匮乏是什么意思(闲言说乏)

匮乏是什么意思(闲言说乏)

纳喇萌 2025-10-13 系统 4 次浏览 0个评论

闲言说“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乏:,读音为fá。“乏”的字义主要有:一指疲倦、困乏。如乏倦、人困马乏。《新五代史·周德威传》:“ 因其劳乏而乘之,可以胜也。”二是指荒废、耽误。如《战国策·燕策》:“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庄子·天地》:“子往矣,无乏吾事。”三是指缺少、短缺、贫困、无。如“回天乏术”、“乏味”、“乏力”、“不乏其人”。在古时,乏也用来指射礼唱靶者用以避箭的器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礼受矢者曰正,拒矢者曰乏。以其禦矢谓之乏,以获者所容身谓之容。”

“乏”字最早见于金文。其金文和小篆等古文字字形与“正”很相近或相反。

闲言说“乏”

来源于汉典网

甲骨文和金文的“正”的写法,从 “止” 从 “口”(丁)。字中下部的“止”表示用足部的行动,即行进或站立。字中上部的“口”为“丁”的甲骨文和金文写法。“口”(丁)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作为单字或构字部件可以表示多种含义。“口”(丁)可以表示一个地方如一个城池,也可以表示小的块状物体或一个个体,

如果把“口”(丁)理解成一个地方如一个城池的话,那么,“正”的字义就是朝着一个地方如城池行进,这就是“征”,“正”就是征的本字或初文。如果“口”(丁)理解为表示一个块状的物体或一个平面,那么“正”就表示对正、正向。如果“口”(丁)表示一个个体的人,那么“正”即表示站直、立正。后面两者即是今天我们通常所言的“正”,与偏、歪、斜相对。小篆将“正”字上面的“口”(丁)简化成了一横,仍然表达了今天的“征”或“正”的意义。

闲言说“乏”

来源于汉典网

在金文中, “乏” 字的字形与 “正” 字相近似,但上面不是“口”(丁)而是一个斜线或曲线,这是甲骨文和金文中的“乙”字,表示的的倾斜或曲折。金文“乏”从“乙”从“止”,表示的是双足所走的不是直线,而是曲线。人为什么会走曲线而不是走直线呢?首先是目标没有对准,即对标不正,有偏离。所以,“乏”的本义首先是偏离目标,偏离目标的结果就是以对人力物力时间等的浪废,对做的事情、拥有的时间的耽误。

其次,人们走路不是走直线而是走曲线拆线,也就是人走路摇摇晃晃,走路不稳。通常情况下,这是由于人们疲劳、饥饿以至乏力的结果和表现,因此,“乏”的本义自然就有疲劳、困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不足,不仅不能“征”,也无法“正”了。

由上,无论是偏离目标还是人的疲劳,都包含有不足、或缺少的意思,由此,“乏”就引申出穷困、短缺、匮乏甚至无的含义。

许慎《说文》引《左传・宣公十五年》:“反正为乏”来解释 “乏” 字的字形和字义。意思是 “乏” 字是由 “正” 字反转过来形成的,以此来表示 “乏” 的含义。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 “此说字形而义在其中矣。不正则为匮乏,二字相向背也”。说文及注对“乏”的解释的根据,是小篆“乏”的字形。

小篆“乏”的写法换确是小篆“正”字横向反转的结果。这使得“乏”的构字表义功能更加简明。当然,小篆“乏”字构型,从表面看就是不正,不正就是歪,就是偏离。就象射箭偏离箭靶、目标一样。但由不正、偏离如何引申出匮乏的含义呢?段玉裁说“不正则为匮乏”,显然并没有把“乏”引申为匮乏的逻辑讲清楚、讲完全。

小篆“乏”的写法,上面的一横表示的是土地、道路,下面的是止(趾)的变形,用趾的变形表示人行走在路上时,不是正常的姿势、动作。由此会意出人在路上走得疲劳、困乏。困乏则少力,少力则因饥饿,饥饿因缺少粮食。因此又引申出缺乏、缺少不足甚至无的含义。单纯“不正”的字面,可以引申出偏离目标,进而引申出不足的含义,但不能引申出疲劳、疲乏的含义。

所以,“乏”字所描绘的场景就是人在饥饿、疲劳状态下的行走状态。其本意就是疲劳、疲乏。引申为贫乏、缺少、不足和无。这些是“乏”的主要字义。

闲言说“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凡是以“乏”为部首的字,都可从其字源本义来解释,或由其引申义“降低”、“减少”“不足”等来解释。

贬,《说文》:“损也。从贝从乏。”损必减少。一个官员被贬,不仅官职降低,其拿的工资也就减少了、不足了。所以叫被贬、贬职、贬低。字中的“乏”用的是其引申义。

泛,《说文》:“浮也。从水乏声。”《说文解字注》:“上汎谓汎汎、浮貌也。下汎当作泛、浮也。”也就是说,物体从水下向上浮升为汎,物体从水上向下沉为泛。如船在水面,有一部分船体会吃进水下,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的话就为“泛舟”。洪水向四周随意漫延,流动,就象人走路没有目标,漫无目的一样,淹没的面积大了,但水位就下降了,故称为泛滥。

眨,《说文》:“动目也。从目乏声。”人除了睡觉时,正常情况下眼睛是睁开的,眨表示的是人闭眼的动作。但由于人在清醒的状态下,在眨眼和闭眼的动作是连贯的,持续的时间很短,而且人眨眼的动作与人困乏时左摇右晃的情况类似。所以,人们就用眨来表示眼睛一闭一开了。

砭,《说文》:“以石刺病也。从石乏声。”砭是古代刺穴治病的石针。因为要用它从皮肤向下刺入穴位,故叫砭。引申为有针对 性地讽刺或规劝。

姂,《说文》:“妇人皃。从女乏声。”但说文并没有说明其指的是妇人貌究竟是什么样。《集韵》:“姂,好也”。但也没有说为什么?从“姂”字的字形来看,从女就必然与女子有关。而字中的“乏”有“不正”(不是不正经)、“走路摇摆”,可见,“姂”应是指女子身材娇好、婀娜多姿的样子。所以,我们也常用“姂姂”来形容花枝摇曳。

总之,“乏”是一个会意字。“乏”与“正”两个字的造字场景,都与人的足部行动有关。“正”无论是作为“征”的初文,还是作为正面、正对、立正之“正”,都是如此。“乏”无论是作为疲劳之“乏”,还是不足之“乏”也同样与足部的行动有关。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匮乏是什么意思(闲言说乏)》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