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头论足历史典故(一些人有什么资格骂郭沫若他是革命家)

品头论足历史典故(一些人有什么资格骂郭沫若他是革命家)

嘉思菱 2025-09-29 理财 5 次浏览 0个评论

郭沫若,活得真是叫个不容易。他这一辈子,风风火火,前半段刀山火海,后半段喝茶题匾。可偏偏后人一说起他的名字,第一个反应不是“诗人”、“学者”,而是各种花边、争议、甚至骂声,一股脑泼上去。人生走到最后,老死在人民大会堂的东屋,荣光落地,可偏有那么多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伸长脖子瞅着他的小辫子,使劲拎——你说这冤不冤?

一些人有什么资格骂郭沫若?他是革命家,文化成就无人能出其右

当然啦,当年那些“骂郭派”,多半是反动知识分子撑起的阵地。人家彼此恩怨分明,有理有据。可现在,多少自封“懂文化”的小将们,抡起键盘就把郭沫若拉出来溜溜,有的根本没翻过《女神》《屈原》几页书,光靠微博段子立场先行。咱也不是替郭先生委屈——凭他命运里那些跌宕起伏,至于怕个风浪?可是,有些话还是得细说。

说句糙点的,就像院子里晒咸鱼,不明真相的路人走过,也得要插两句:“这鱼不新鲜吧!”“腥气大啊!”其实扪心自问,有几个人真懂咸鱼的味儿?拿郭沫若的故事来说,评头论足的大半都是看热闹的,很多时候没人愿意安静下来,认真读他写的字、走过的路,和身上那古怪、复杂、甚至带些撕裂的人味。

一些人有什么资格骂郭沫若?他是革命家,文化成就无人能出其右

有些人喜欢揪着他文学造诣说三道四,说他写诗不过小儿科。曾有一回看到某位自诩“文化人”的大V摇头晃脑:“郭沫若的诗,还不如我的梦话通顺!”你说好笑不好笑,人家其实就爱博个眼球,何曾当面见识过二十年代郭氏笔下的锋利与光亮?早年那个《凤凰涅槃》,燃得一代青年浑身起鸡皮疙瘩,这可不是写几段顺口溜能比的。

再说了,咱们中国这些年,但凡是弄文的,谁没被同行骂过?文人相轻还少么?鲁迅当年和他也掐架,不过归根结底,两人都知道彼此不是一个小池塘能盛下的鱼。有人造谣“鲁迅骂郭沫若:远看一条狗”,可鲁迅自己说得明明白白:“咱们为同一目标,争过嘴,没结私仇。”这话搁在今天,要还被有些人拿来“考据”,那也算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一些人有什么资格骂郭沫若?他是革命家,文化成就无人能出其右

可惜时代变了——键盘比钢枪凶悍。那些批判声浪,有的是因为他婚姻混乱,红颜知己多,有的是嫌他书法丑。说起来,郭沫若三段婚姻,两个红颜,敞开了说也好,有点避讳也罢——这点事儿要真论黑历史,恐怕咱们很多现在大V也站不住脚。无非是你碰上个活在聚光灯下的才子,这些家长里短就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书法嘛,这行里的人都清楚,争议永远大。有人引康生的调侃,说“郭沫若那字,我夹根木棍都比他写得扎实”。可康生也辟过谣。要这么比,还得看毛主席怎么选人用人:黄帝陵那三个大字、故宫的牌匾,为什么非郭沫若不可?轮到启功也说自己不及他——说到底,眼光有高低,名声是留给时间的。

一些人有什么资格骂郭沫若?他是革命家,文化成就无人能出其右

人品问题才是最扎手的质问。特别提到那两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一个写给十年“风暴”,一个反四人帮,别人看的是变脸翻书,觉得他又附炎趋势,又见风转舵。可要我说,那个年代,谁能全身而退?人在劫难逃时,不是都得咬牙说点违心话吗?想想家里的老人,谁没有过不得已的沉默和明哲保身?郭沫若身处浪头,一个决策能定一代文人的命,谁敢纯粹做自己?

其实啊,骂人容易,理解难。我们常说“成王败寇”,可历史里真有这么简单的对与错吗?郭沫若曾站到风口浪尖,既选过刀光,也点过传薪。1926年,他扔下笔杆子随北伐军出征,还在国共分裂时写《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把自己的命搭在桌面上的劲头,换成今天的环境,也不多见吧。那个时候,整个北伐都还迷迷瞪瞪,革命路上的人,谁都不敢数后账。

一些人有什么资格骂郭沫若?他是革命家,文化成就无人能出其右

你要说他只是一支笔,那也不对。他早年发起文化社团,写出《女神》,整个新诗运动,无论你欣赏不欣赏,没办法跳过他。当年在日本福冈拉帮结队喊救亡,后来五四呼号,那个文青走到极点也做了实干家。

谁都知道,要做“文化旗手”,风一吹帽子先飞,荣誉和骂名总是轮着来。可是,有谁比他更认真地在那个烽烟遍地的年代,想靠诗文救民于苦难,又甘心把才情做犁,扎过湿冷泥地?

一些人有什么资格骂郭沫若?他是革命家,文化成就无人能出其右

有段时间我常想,这些旧式大人物,身上那种又硬又软的筋骨,是不是城市里长大的我们,早就丢掉了。名利场的明争暗斗、家庭琐碎、人性中的懦弱和坚韧……郭沫若全都尝过了,谁能保证自己真的比他高明?

今天的世界,谁都喜欢“人人都是评判官”的畅快。可你要是去翻翻他晚年的作品,有时能看出满纸的郁愤和疲惫,还有一股说不出的老派孤独,就像暴雨后的巷口老树,还站着,不倒。

一些人有什么资格骂郭沫若?他是革命家,文化成就无人能出其右

我们讲历史人物,真不能光看笑料和小道消息。也许有些弯路非走不可,有些失误藏不得,可是,一路走下来的那些好恶恩怨,不试着替他穿鞋走段夜路,谁又配动辄指点?

郭沫若能自证清白吗?世事如潮,进退都是人身上的苦衷。也许他自己夜深人静会想:为人一世,不问后评,也无暇悔改。我们呢?总该学着放下手里的石头,听听那年代翻涌过的那些浪,才不辜负前人渡过的风雨路。

有些人,注定要卷进是非。留下名字,留下风尘。后人的评说,不过也是时光沙粒——落在哪儿,谁也算不明白。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品头论足历史典故(一些人有什么资格骂郭沫若他是革命家)》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