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
【英】 夏洛蒂·勃朗特 著
“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越尊重我自己。”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
1847年,《简·爱》首次出版。
故事的主角是孤女简·爱,她在各种磨难中挣扎、坚守,始终保持灵魂的倔强。
这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力量的作品,每次翻看,都能学到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勇气。
强大,用不着咆哮。静默地生根,逐渐将自己活成一座不可逾越的堡垒。
用自己的方式,赢得尊严和幸福:
01
设定边界,越界必回击
十岁的简·爱,父母双亡,寄人篱下。
在舅妈里德太太家中,每天都要忍受表哥约翰的欺凌。
这个十四岁的胖男孩经常无故殴打她,这一天,他又找茬打她,还把书砸向她的头。
简·爱终于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扑上去与施暴者扭打在一起。
虽然简·爱这次反抗的代价,是被舅妈粗暴地关进阴森恐怖的红房子。
但这也是她人格觉醒的起点。她用自己的行动,第一次,也是永远地,划下了一条清晰的界线:
我并非你们的奴隶,我有权反抗不公。
后来,里德太太污蔑简爱,说她“爱骗人”。
简爱毫不退缩地回击:
“我并不爱骗人,如果我要是爱骗人,就会说我爱你了,可是我明说,我不爱你,除了约翰·里德,世界上我最恨的就是你了。
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叫你舅妈,因为你待我太坏了。”
这次反击,让一向高高在上的里德太太都震惊了。
一味的忍让,换来的往往是得寸进尺。
边界,就是自我的围墙。
围墙之内,是不容侵犯的尊严。
温柔的退让需要有,但锋利的棱角也不能丢。
要在自己的世界里,建立秩序,设下屏障。
02
专注成长,远离是非地
和里德舅妈的冲突后,简被送往洛伍德学校。
简·爱从一个冰冷的家,掉进了另一个严酷的环境:
学校的院长布洛克赫斯特是个伪善又刻薄的人。
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忍受严苛的教条和惩罚。
简·爱因为一次无心的失误,石板从手中滑落碎了,被院长当众惩罚,污蔑她是“说谎者”。
并命令所有学生不许和她说话,简倍受屈辱。
但她没有被打垮,在好友海伦和老师谭普尔小姐的帮助下,她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努力掌握法语、德语、音乐和绘画。
八年后,她已经从一个愤怒的小女孩蜕变成了独立自主的优秀教师。
当谭普尔小姐结婚离开学校时,简·爱意识到自己也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了。
她在报纸上登广告寻找工作,很快收到了桑菲尔德庄园的回复。
她告别了洛伍德,踏上了人生新的征程。
简爱没有办法摧毁那个糟糕的环境,但她凭借自己的力量,成功地远离了它。
很多时候,与其和糟糕的环境或人物苦苦争斗,耗尽心力。
不如:让自己变得更好。
站上新高地,
本身就是对过往一切最好的俯视。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03
不卑不亢,永远守本心
在桑菲尔德,作为家庭教师的简·爱,与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相爱了。
这段关系地位悬殊,但她从未看轻自己。
后来罗切斯特假意要娶贵族小姐来试探她、令她痛苦时,她说出了那段震撼无数读者的话:
“你以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我现在不是凭习俗、常规、身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在和你的心灵讲话,我们的精神彼此平等…”
更震撼的是,婚礼当天,简·爱发现罗切斯特还有一个疯妻。
她再次面临选择:
留下没有名分,但可享受物质的温存,还是坚守原则,离开深爱的人?
在极致的情感撕裂中,自尊与道德占了上风。
她尊重爱情,但更尊重自己。
她选择了身无分文地离去。
我爱你可以与身份财富无关,但我的尊严,千金不换。
爱情可以炽热,但人格必须独立。
不卑不亢,是内在价值感的外在体现。
人如何对待自己,
就是在教别人如何对待自己。
自爱者,人恒爱之;自重者,人恒重之。
写在最后
简·爱的一生,
是一场关于“我该如何存在”的范本。
她没有被恶劣的环境同化,也没有选择像海伦那样忍受顺从。
在她心里,有清晰的边界感、永不止息的成长力,和不因外物而贬值的自我价值感。
这三点构成了一个坚固的三角形,应对了生活中的一切刁难。
愿我们亦能如此:
从不放弃对美好的追求,
也从不妥协自己的原则。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性格很倔强的女孩子怎么办(简·爱性格太软的人一定要明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