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七公提到乔峰的评价(萧峰死前留下四字真言)

洪七公提到乔峰的评价(萧峰死前留下四字真言)

蒙嘉树 2025-10-26 游戏 4 次浏览 0个评论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内外兼修方能成为高手,但金庸笔下有一种人却很特别,他们由外入内,居然也能成为江湖一流人物,如北宋年间的萧峰、南宋时期的洪七公,他们之所以能够如此了得,一切都因为一门掌法——降龙十八掌。金庸武侠文化底蕴极深,这一点从“降龙十八掌”招式名称即可看出,潜龙勿用、见龙在田、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等招式,均出自《易经》乾卦爻辞,因其威力非凡,遂被扫地僧称之为天下第一掌法。

萧峰死前留下“四字真言”,百余年无人参透,最终被洪七公破解

在新修版《天龙八部》中,降龙十八掌不止十八招,它一共有二十八招,因而也被称为“降龙二十八掌”,萧峰多年浸淫这套掌法,发觉这套掌法精华尽数囊括在前面十八招中,至于后面的十招则未免有画蛇添足之嫌,因而在《天龙八部》最后一个章节,他与二弟虚竹一起修订,删繁就简,将其改为了十八掌。这是萧峰临死前做的第二件大事,两人修订完“降龙十八掌”不久后,萧峰便自尽于雁门关外,当时他曾对虚竹说了一个概念,没想到这竟然成了他的遗言!

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韩非子曰:儒以文乱发,侠以武犯禁。但太史公却带有反对意见: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可见“侠义道”并非一无是处,而金庸先生更将其升华,提升到了为国为民的境界,遂使得“侠”之一字成为江湖武人最高准则,古往今来,在金庸笔下亦出现了许多能人,萧峰、郭靖便是其中的代表。

萧峰死前留下“四字真言”,百余年无人参透,最终被洪七公破解

萧峰死前与虚竹修订“降龙十八掌”,完工之后,他对虚竹说了这样一段话,道出了降龙十八掌“四字真言”:

萧峰道:“......‘降龙二十八掌’的精义,乃是‘有余不尽’四字,一掌之出,必须留有余力。不管对方击来的拳掌如何刚猛有力、势若雷霆,我总之应以一招行有余力......”

这“四字真言”便是“有余不尽”四个字,乃降龙十八掌最高精义,有趣的是,虚竹虽然拥有逍遥三老数百年功力,且学习了灵鹫宫石壁上的绝学,可依然无法领悟其中的关键,以至于虚竹之后,丐帮数代帮助皆未能将降龙十八掌发扬光大,直到一百多年后的《射雕英雄传》时代,才再次被洪七公破解。

萧峰死前留下“四字真言”,百余年无人参透,最终被洪七公破解

何为“有余不尽”?关键就在于“亢龙有悔”四个字,洪七公在指点郭靖降龙十八掌的时候便给他详细分析了这套掌法最重要的秘诀。所谓“亢龙有悔”不在“亢”而在一个“悔”字,《易经》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因此有发必有收,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那么留在身上的力道则有二十分。即洪七公所说“《易经》讲究的是‘泰极否来,否极泰来’。‘亢龙有悔’的道理,乃是还没到顶,便预留退步。”

洪七公很适合学习物理,因为他对力学研究得很透彻,他认为“一招发出去,就算有几千斤、一万斤的力道,终究有使尽之时,敌人如是高手,就在你力道使尽的一瞬间,突然反击,你一万斤的力道已经使尽了,剩下来的连几两几钱也没有,他只消使三斤力气,就打垮了你的一万斤力道。”所以这个“悔”字的关键就是要知道“刚强之后,必有衰弱”,而“降龙十八掌”其实“不是用来恃强欺人,而是用来全身保命。”

萧峰死前留下“四字真言”,百余年无人参透,最终被洪七公破解

这便是萧峰死前“四字真言”的要义——有余不尽。难怪洪七公能够成为华山五绝之一,以他如此无所不包的学问,以他这般将武术与上古无字天书融为一体的能力,成为绝顶高手必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洪七公提到乔峰的评价(萧峰死前留下四字真言)》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