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是亲兄弟,就放在一起来介绍了。
其中,哥哥程颢(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号明道,弟弟程颐(1033年-1107年10月5日),字正叔,号伊川,兄弟俩都是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北宋最有名的五位儒家学者合称“北宋五子”,兄弟俩都名列其中,后代合称“二程”。他们的著作都不多,经后人整理为《二程遗书》。程颐著有《伊川易传》,是研究《周易》的经典著作,宋代以后的义理派易学家无一不受到他的影响,可以说,宋朝以后的《周易》研究史,一大半就是《伊川易传》发挥影响的历史,朱熹写的《周易本义》至少70%的内容来自本书。
哥哥程颢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历任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县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弟弟程颐历任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秘书省校书郎、崇政殿说书。概括说,兄弟俩都是从基层干起,仕途不大顺利,最终官职都不算太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兄弟俩在政治上受到打压。后来,程颐还被流放涪州(今四川涪陵)编管,被遣散门徒,不许讲学,其名著《伊川易传》恰恰就是在涪州期间写成的。
古人在提到儒家学派的时候习惯称“濂洛关闽”,其中的“洛学”就是二程兄弟开创的学派,因兄弟俩是洛阳人而被称为洛学。“二程”也是宋代以后最有影响力的宋明理学学派“程朱理学”的开创者。可以说,至北宋,儒家学派出现一个转折,而在此转折中,发挥最重要作用的就是“二程”,从这个角度讲,称“二程”为新儒学的开派宗师也并不为过。如果我们宏观地看儒家两千年的发展,就会发现,宋朝以前,主要是孔子的思想在发挥作用,宋朝开始,则是“程朱”的思想在发挥作用。
将“二程”排位如此靠前还有一个原因,程颐有一位四传弟子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思想;程颢有一位四传弟子陆九渊,一般认为是“心学”的开创者,后来“心学”到王守仁手里被发扬光大,成为后代最有影响力的儒家在野学派。而将弟弟程颐排在哥哥程颢前面,一方面是因为《伊川易传》,另一方面是因为朱熹的影响力毕竟超过陆九渊。
最后说一句玩笑话,古人反对妇女改嫁有一句名言,寡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影响够大吧,这就是程颐说的,当然,这种影响却是负能量的了。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程颢程颐的简介(程颐 程颢)》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