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刚结婚,下一集就死了,连骨灰都没留下,只留下一个活了千年、记得她却没人信他的男人。
这剧不是讲穿越,是讲怎么把观众的心挖出来,再踩两脚。
32集,前31集都在憋着,憋着两个人不敢说出口的喜欢。
林宴不是祖宗,沈韶光也不是真穿越,是误会堆出来的感情。
观众等的不是真相,是那句“我喜欢你”。
等到第31集,沈韶杰一拍脑袋,说“我爷爷记错了,林宴不是祖宗”,那一刻,屏幕前的人跟着松了口气。
不是祖宗,那就不用内疚了,不是禁忌,那就该牵手了。
编剧知道观众等这一天等了多久,所以第32集开头,婚礼办得热热闹闹,红绸挂满巷子,灶上还蒸着沈韶光最爱的糯米糕,林宴亲手给她戴上了发簪。
这不是剧情,这是给观众的补偿。
可补偿只持续了十分钟。
大火烧起来,蝴蝶一飞,人就没了。
沈家全家消失,记忆被抹干净,除了林宴,谁都不记得他们来过。
这不是穿越剧的结局,这是把爱情当成了实验品——你爱我,我就让你活在没有我的世界里,用一辈子去记一个不存在的人。
为什么非要死?
为什么不能让她留下?
为什么不能让林宴也穿越回去?
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在现代重逢?
编剧不是没想过,他只是不敢。
他不敢让主角幸福,因为幸福太普通了,普通到没人记得。
他必须制造一个“经典”,一个让人哭着骂“太离谱”的结局,好让话题冲上热搜,好让平台多卖几小时会员,好让营销号写“年度最虐”“看完哭湿三包纸巾”。
蝴蝶不是神,是拖延症的工具。
它出现三次,第一次是女主穿越,第二次是她要回去,第三次是她死。
它不解释来源,不说明规则,就是个遥控器,想让她走,就按一下。
观众看不懂,但没关系,反正他们哭就行了。
林宴活到老,一个人在雪地里闭眼,手里还攥着那根发簪。
这个画面拍得很美,但美得假。
一个活了一千年的男人,每天吃饭、走路、看日落,他怎么活下来的?
他不娶妻?
不收徒?
不结交朋友?
他不觉得孤独吗?
他不怀疑自己疯了吗?
编剧没问,因为问了,这个故事就撑不住了。
他要的不是真实的人,是一个符号——一个为爱守候的悲剧符号。
这跟《延禧攻略》里魏璎珞死了,乾隆守寡三十年不一样。
魏璎珞的死,是权谋的代价,是宫斗的终点。
可沈韶光的死,是因为“蝴蝶说该走了”。
她不是死在敌人手里,不是死在命运安排,是死在编剧的剧本本子上,因为“这样更有冲击力”。
你见过哪个真正在乎爱的人,会舍得让对方一个人活千年?
你见过哪个真正想团圆的故事,会用“长得一样”来当结尾?
那不是重逢,是敷衍。
一个长得像的人,说他做梦梦见了你,你就信了?
那叫巧合,不叫轮回。
《永夜星河》里女主穿越,最后选择留下,是因为她找到了真正的归属。
《九重紫》里女主重生,拼的是命,赢的是尊严。
他们不靠死来证明爱有多深,他们靠活着去对抗命运。
《宴遇永安》呢?
它靠死来证明爱有多“感人”。
它把观众的耐心熬成汤,煮熟了,再倒掉。
它让你相信爱情能跨越时空,却又亲手把时空锁死。
它让你为一场婚礼高兴,再让你为一场葬礼崩溃。
它不讲逻辑,只讲情绪。
它不讲人物成长,只讲眼泪产量。
这不是创作,这是情绪收割。
你见过哪个家庭,穿越到古代,不打听怎么回去,不研究历史,不找回去的办法,就一心一意开饭馆、谈恋爱?
你见过哪个复仇线,前面铺了二十集,最后靠一个赵王儿子放火就收尾?
你见过哪个美食剧,主角的菜谱连一道都没完整做出来,全靠“这个好吃”“那个香”带过?
他们不是在拍剧,是在赶工期。
他们知道,现在的人不看逻辑,看情绪。
他们知道,只要结局够惨,评论区就能炸。
他们知道,只要“孤独终老”四个字贴上去,就能收割一波“心疼”“太虐了”“求重拍”。
可你心疼的,是一个被写烂的故事。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林宴没有死,如果沈韶光带着记忆回到现代,开了一家“永安食坊”,每天晚上,她都会在回廊点一盏灯,说:“我等的人,可能还没来。”——那才是真正的穿越,真正的爱。
可编剧不敢。
他怕你笑,怕你问:“这不就是《步步惊心》+《夏至未至》的缝合怪吗?”他怕你清醒。
他要你哭,不要你思考。
所以,他让你结婚,然后让你看着爱人死在雪里。
他让你记住的,不是爱情,是被算计的悲伤。
你愿意为一个连规则都不讲的故事,心甘情愿流一整晚的眼泪吗?
你真的,分得清是剧情太惨,还是编剧太懒?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夏至未至小说结局是什么(宴遇永安大结局是我见过最离谱结局)》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