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溺爱不明”这一成语出自西汉戴圣所著《礼记•大学》,原文:“人莫知其子恶”。南宋理学家朱熹对此释义为:“溺爱者不明”。其本义指长辈对子女或晚辈过分宠爱,看不到他们的缺点。“溺爱不明”不仅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还是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理念,从长辈、子女和社会多维度警示后人,切莫陷于“溺爱不明”的泥潭。
其一、溺爱之误。从长辈的角度,对子女、特别是孙子辈“溺爱不明”,集中在过分宠爱和过度干预,因而忽视了家庭全面教育的根基。表现为对子女百依百顺,偏重于物质上的满足、智力上的投入和成绩上的追求,极易忽略品德养成、人格教育和价值观塑造。最终形成“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导致对规则和界限的认知模糊和排斥。
其二、溺爱之困。从子女角度,在过分溺爱的环境中成长,往往会养成不良嗜好和性格缺陷,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惯于由长辈来排忧解难,缺乏独立思考和生活能力。久而久之,自私、孤僻、傲慢的性格会悄然滋生,听不见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难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三、溺爱之忧。从社会角度,当被溺爱的孩子踏入社会后,由于缺乏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缺乏独立能力和创新精神,很难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和严峻挑战。一旦遇到困难、挫折或失败,往往会因为缺乏应对的心理准备和能力而一蹶不振,最终无所事事,而堕入“啃老族”的行列。既成为家庭的负担,又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溺爱不明”的现代启示。“溺爱不明”给后世敲响了警钟:“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洗礼” 。唯有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和理智的教育环境,方能破解“溺爱不明”之茧,培育国家栋梁之才。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溺愛相关成语是什么(溺爱不明今日成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