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贵和薛仁贵,这两个名字就像并排放在古老书页上的两颗钉子,没有翻书的人,谁也不明白他们之间的距离。查找历史资料时发现,许多人习惯把这俩当成是“一家人”,甚至有人说他们是父子,也有人道是同出一脉。事实果真如此?搞清楚这个事儿,没那么容易!
把时间线拉到隋唐之际,风雨飘零,英雄并起。当年的薛仁贵,父亲是薛安都,据《新唐书》记载,薛家本来算得上名门。薛仁贵却未能继承祖上的运道,幼时穷困潦倒,家徒四壁,媳妇柳氏倒像是他命里的贵人。每当薛仁贵想要自暴自弃时,柳氏总能推他一把,外面机会虽难找,为了口热饭,他咬牙进了大营。谁能想到那个只穿旧布袍进军营的青壮汉,会成为横扫辽东的唐将?人和人际遇差得远,所以别看到将军威风八面,背后也许盘缠都快断了。
薛仁贵一露锋芒,从没人认为他靠家世。相反,贫贱发迹,战地功勋,老百姓更信这些是真本事。史料有据,薛仁贵曾斩高丽将,箭射三关,十几场大战屡建奇功。后来,李世民也注意到这个猛将,把重任交到他手上。这人一旦脱离底层,做什么都跟拧了发条似的,往前冲。可谁又在意过他是不是薛平贵的祖上?很少。
现在说说薛平贵,京剧票友可能更熟。戏里薛平贵出身寒门、英勇善战,最有名的一段是《武家坡》,和王宝钏的夫妻情深撇不开。有人说薛平贵正是薛仁贵的民间翻版,这种推测其实有点道理。想想看,都姓薛,都出身不好,都靠“苦熬和血拼”,好像只差凑个“贵”字。但翻遍《旧唐书》,别说薛平贵,连个影儿都找不见,官方档案连边也沾不上。历史有时就像一条被脚印踩乱的路,谁也不知道哪个脚印是真的,哪个是后来添上的。
有人还觉得,薛平贵这么多故事,或者是民间希望有一位家国兼顾、情义无双的英雄,于是干脆照着薛仁贵的影子“捏”了一个,故事就不缺主角了。话说回来,哪个朝代没有百姓用口头流传,把真实和虚构搅成一锅粥?古人爱听戏,一部戏流行起来就能生出风波,即便现在也难说真假。可到底薛仁贵和薛平贵,除了姓氏、战功、贫贱发迹之外,真有啥亲戚关系?到今天谁也没证据。
说来也奇怪,两人的名字都带个“贵”,也许只是巧合?现在不少网络资料都显示薛平贵来自明代杂剧《薛仁贵征西》,之后很多地方戏取材发展。元明清的民间艺人经常把实有其人和传说拼在一起,难保不是哪位编剧图个顺口,干脆给他安个响亮的“贵”字,好记又吉利。你要说薛平贵和薛仁贵是“父子”,戏里确实有这种设定,但那完全是戏班子的安排,不等于真实历史。
走到今天,不少网友愿意较真:“到底有没有点血缘?”坦白说,考证结果只能让他们失望。在中国姓氏系统里,薛姓虽广,但除非追溯家谱几百年,否则随便哪个薛家都能对上,没啥说服力。薛仁贵的后人有没有记录?有,但从来没出现过“薛平贵”这个名字。更别说薛平贵戏里十八年戍边,真要算,时间线都乱套了。
不少历史迷喜欢拿“民间与正史”对比。细看,还是生动的故事更能吊起大家胃口,否则谁会愿意把家常故事听三遍?薛平贵的传奇色彩让现代人觉得带劲,现实里的薛仁贵也有传奇,但洋溢的不是儿女情长,而是刀锋血影。倘若非要找两个名字之间的秘密,只能说,戏剧和历史互为镜像,彼此映照,却永远不重合。
上述又有人站出来辩,“很多英雄本就该被歌咏,不论真假!”这观点未必对,民间传奇不能代替考据。京剧、评剧、豫剧里用薛平贵塑造家国情怀,实际是寄托百姓心愿,图个团圆和圆满结局,正史上基本不存在这样的圆满。想想史书上每一位真正的将领,最后能安然归老的没几个。
话说回来,编剧们为啥要借薛仁贵做故事原型?难道单纯是懒?不大可能。明清文人才子本来就喜欢“两实一虚”,拿熟悉名字加点新故事,还能讨好评书听众,顺水推舟,不费劲儿无人骂他们造假。况且朝堂之上也没人有工夫理会民间评书,说到底只要老百姓爱看也就罢了。
薛仁贵的史实有残缺,很多战斗、功绩后人都质疑真实性。可这不影响他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边将之一,现实和戏文之间,总归有不可逾越的间隙。陈寿、司马迁都要挑重点来写,民间艺人就不管约束,说的开心就是道理。
不过说句实话,戏曲人物“薛平贵”越火,反而大家越爱考证真身。现代互联网信息发达,随便一查能找到数百种说法,可仔细看源头资料,一半都没个谱。2015年央视专栏特邀专家分析,薛平贵多半脱胎于薛仁贵,但本质属于文艺虚构。这种结论不是某一家独有,几乎成了共识。去戏园子听戏的人谁会纠结本名?
再说了,真正的历史人物,留下的遗迹远不如虚构人物让人怀念。陕西渭南就有薛仁贵墓,据传香客不断,可另一头“寒窑”故事却让多少人落泪,真假界限倒显得不重要了。难怪有人调侃,现在找不到薛仁贵的后代,但薛平贵的传人却遍布大江南北。
“真假难分”算不算遗憾?或许吧。可热闹的故事,更需要让观众入戏,不必讲得太真。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版本的薛平贵和薛仁贵,一个是金戈铁马,一个是苦等卿卿。反正细究下去,总会有人争辩不休,好像找到了历史谜团里的解答,其实谜底本就不是谜底,而是每个人心中那点念想。
两个名字,一段长长的故事,真实也好,虚构也罢,听过的人都不会全忘。
大体说来,两位“英雄”其实只在民族记忆里短暂擦肩,各自闪耀。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薛平贵的资料(薛平贵和薛仁贵到底是什么关系一定不只有我一个人分不清楚)》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