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团新推出的生活类AI Agent“小美”进入测试阶段,让使用美团软件的人群议论不停,其中声音最多的是:这个是干什么用的、怎么用的问题。目前这个生活类AI Agent“小美还没有普及,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用户的好奇,纷纷要小美的邀请码。
小美的出现让美团这个软件的使用更加简单,主要表现为:重新改变了美团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方式,就是用户向小美提出要求,小美对用户提出的要求选出最适合的商品;还有用户在体验过程中也发现了系统在优惠方面、服务细节等方面做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小美不再需要打开App、翻菜单、凑单满减,也不用去比较价格,而是通过一句自然语言指令完成任务。
有人提出质疑,连点单都是自动化会不会太依赖AI了?
之前在传统美团上下单都是通过一整套操作流程:打开应用、搜索关键词、挑选商家、查看菜单、凑满减、放进购物车、确认订单、支付。这些步骤虽然简单、熟悉,但每一步都存在大量小决策,比如今天吃什么,有没有优惠卷等等问题都需要用户自己去选择。
美团AI Agent“小美”的出现就可以将这个过程简单化。用户只需在对话框内说出需求,例如“帮我点一杯不含咖啡因的饮料”,系统会自动识别,再根据当前位置选择最近的门店,并结合菜单数据和用户爱好,生成可直接支付的订单。整个流程无需跳出对话界面,也不需要在App内跳转或者是对比价格。
美团AI Agent“小美”在测试阶段,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小美能准确读取美团账号中的红包余额,并在下单时自动进行抵扣。
但在传统的美团软件上操作不同,小美并未识别用户常用的“红包膨胀”操作,也没有提供“满减+凑单”选项推荐。
这个弊端,在外卖平台竞争激烈、用户对优惠多不多的问题上,容易让用户有落差感,毕竟在传统的美团软件上用户都会手动操作通过凑单实现满减、叠加优惠券、兑换膨胀红包等行为,选择性价比较高得商品。
于是这个问题也成为了新的讨论点,到底是优惠更重要还是便捷更重要,或许是各自的立场不同,像美团的小美他的出现就是为了快速、简单,而消费者在意的就是优惠多不多,有没有“羊毛”。
传统App允许用户自由翻阅所有商品信息,包括用户评价、商家评分、配送时间等,并可联系客服、设置提醒等。而小美将这些权限都融入推荐流程,系统只会将最优选择推送,而用户无法根据实际的情况去真正了解这个商品。
还有更重要的是,它并不支持真正的“预定+定时配送”,只是将任务以待办形式挂起,提醒用户届时再手动操作。
用户开玩笑的说这一操作方式更像是“带菜单的闹钟”,而不是全流程。这说明,在理解任务的过程中,小美的自动执行能力还不成熟,不能完全替代用户的操作全流程。
用户认为,真正有价值的AI助理,应该是既听得懂,也留得住用户选择权。不是一味追求高效率,AI Agent“小美”还需要逐渐优化。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美团外卖新用户红包怎么用(告别 App 手动下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