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智芯公司与国网四川电力联合创新研发的“预存待采”分钟采集技术在四川完成万户级以上规模化试点应用。试点范围覆盖德阳什邡、成都青白江等多地48个台区10867只电表,试点成效显著。
智芯公司运维人员在四川成都青白江试点现场调试设备。
什么是“预存待采”?
所谓“预存待采”分钟采集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以空间换时间”。在高速载波通信系统中,采用模块预先存储电表数据,以便在需要时快速调用并采集相关数据,以大幅减少实时采集时的数据交互压力,降低传输延时。
“预存待采”效果如何?
“预存待采”分钟采集技术构建了“分布采集+边缘处理+主动上报”的新模式,通过对集中器进行模块升级与匹配更换,优化其预存储功能,显著提升了用电信息数据采集效率:
☑ 采集频次从15分钟级提升至1分钟级,数据时效性大幅提升;
☑ 单块电表的平均每轮采集耗时从667毫秒缩短至136毫秒,采集效率提升约5倍。
打造“预存待采”四川样板
本次“预存待采”分钟采集技术试点紧扣国家电网公司有序用电管理、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等重点领域政策要求,为电力行业数据采集技术的升级和“预存待采”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四川经验”。
“技术核心在于精准时钟同步与高速载波模块预采集技术的创新。”智芯公司分钟采集技术带头人代洪光介绍。技术团队通过传统方案测试、现场模块程序升级、预存储方案部署等步骤,完成了多个试点测试和适配验证,实现了从“小范围突破”到“万户级验证”,形成了可复制的标准化实施模板,为技术大规模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智芯公司还将持续联合国网四川电力优化技术方案,加速该技术在全国各省份的推广应用,以高效数据采集技术助力电网精益化管理,为有序用电、电力现货市场运营等提供有力支撑。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信息采集技术有哪些(新型采集技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