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班级和学生举例,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就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所有同学组成的班级就是一个集合。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怎么表示元素和集合之间的关系?
通常用 “属于”(∈)和 “不属于”(∉)来表示。要是 a 是集合 A 里的元素,就说 a 属于集合 A,写成 a∈A。要是 a 不是集合 A 里的元素,就说 a 不属于集合 A,写成 a∉A。常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集合,小写字母表示集合的元素。介绍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 * 或 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确定性: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偏瘦的学生” 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偏瘦”标准不明确。互异性:集合里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集合 {1,2,2,3} 应写成 {1,2,3}。无序性:集合里的元素没有顺序要求。 {1,2,3} 与 {3,2,1} 表示同一个集合。集合的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
说明
适用场景
列举法
把集合里的元素一个一个列出来,然后用“{}” 括起来表示集合。
元素个数较少的有限集合,eg.由一周七天组成的集合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元素有明显规律的集合,eg.正整数的平方数集合 {1, 4, 9, 16, …}。描述法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形式为 {x∈I | p (x)}。
当集合中的元素较多或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时,适合使用描述法。
eg.不等式 x - 1>0 的解集可以表示为 {x∈R|x>1}
练习 1:
题目:下列对象能组成集合的是( )
A. 非常小的正数
B. 世界上著名的数学家
C. 2024 年参加巴黎奥运会的所有国家
D. 3,3,3,4,4
答案:C
考点: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解题思路:根据集合元素的特性来判断。选项 A 中 “非常小” 没有明确标准;选项 B 中“著名”没有明确界定;选项 D 不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练习 2:
题目: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x | x² - 5x + 6 = 0}。
答案:{2,3}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集合的列举法表示。
解题思路:通过因式分解得 (x - 2)(x - 3) = 0,解得 x = 2 或 x = 3,进而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练习 3:
题目:已知集合 A = {x | ax² - 3x + 2 = 0},若 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 a 的取值范围。
答案:a = 0 或 a ≥ 9/8
考点:一次方程与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集合元素个数与方程根的关系、分类讨论思想。
解题思路:分两种情况讨论,当 a = 0,方程为 - 3x + 2 = 0,有一个解;当 a ≠ 0 时方程为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判断根的情况,由判别式 Δ = (-3)² - 4×a×2 ≤ 0,即 9 - 8a ≤ 0,解不等式得 a ≥ 9/8。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集合元素的三个特点包括什么(高中数学知识集合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