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姓孙名阳,秦穆公时期(前659年至前621年)杰出的相马专家,曾长期担任主管马政的职务。 善识千里马 秦人善养马,积累了丰富的训马、识别好马的经验,伯乐主马政,尽心尽职,不但为秦国军队挑选、训练出大批战马和乘御良马,而且总结出良马的分类、识别等理论和方法,并认为求千里马“贵在神遇,不以目见”。伯乐在相马事业上孜孜探索,在研究医治马病方面也不懈追求,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畜牧兽医。有《伯乐针经》《伯乐疗马经》《疗马方》《伯乐治马杂病经》等传世。
举荐九方皋 伯乐年迈时,穆公让他推荐族人代其职位。但伯乐却推荐了一个砍柴卖薪的平民九方皋,称赞“九方皋相马,十分注重马的内在素质和精神”。经试乘九方皋所相之马,果然是匹千里宝马。穆公十分满意,也更赞赏伯乐善于识别人才和荐贤不唯亲的品德。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感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为世人尊崇和爱戴,至今,人们仍把能发现人才、推荐人才的人誉为伯乐。 撰著《相马经》 伯乐晚年把自己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这部书图文并茂,到南北朝时还在刊行流传。《伯乐相马经》长期被相马者奉为经典,隋唐时代影响颇大。后虽失传,但其蛛丝马迹在诸多有关文献中仍隐隐可见:《新唐书·艺文志》载有《伯乐相马经》一卷,唐中叶张鷟写的《朝野佥载》、明人张鼎思著《琅琊代醉编·伯乐子》和杨升庵著《艺林伐山》中均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相马经》帛书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二、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就有一部失传已久的《相马经》帛书。《相马经》帛书上共76行5200字,其第一篇就写到“伯乐所相,君子之马”,并且多次沿用相马“法曰”和“吾请言其解”的措辞,说明这部相马经即使不是伯乐相马经原文,也是传承、吸收和发挥了《伯乐相马经》的成就写成的。此《相马经》内容包括经、传、诂训三部分。 帛书《相马经》的出土,展现了伯乐相马经的丰富内涵,也证明了《伯乐相马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相马专著在中国养马学、相马学等领域里的重要地位。 (摘自《石鼓阁上看人物》)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伯乐是指什么(先秦相马专家伯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