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每日一诗#
原文:三万里河东入海,
译文:浩浩荡荡的黄河水,从天边流来,直向东奔去注入大海
原文:五千仞岳上摩天。
译文:连连绵绵的华山峰,挺立在西北高原,高接云霄。
原文:遗民泪尽胡尘里,
译文:陷入金军统治下的老百姓流尽了悲苦的眼泪
原文: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他们张大眼睛向着南边盼望着,盼望着国家的军队能北上抗敌,唉,这样的情景啊,又是一年了。
写这首诗时,陆游已经68岁了,已罢归山阴故里四年。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中原地区,此时中原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尽管陆游退居乡间,但他始终心系国家命运与沦陷区百姓。一个初秋的夜晚,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与心头对北方山河及遗民的牵挂煎熬,使他难以安睡。天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组爱国主义诗篇,此为第二首。

诗开篇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运用夸张手法,极写黄河之长、华山之高,“三万里”“五千仞” 是虚指,极力渲染出山河的雄伟壮阔。一个 “入” 字,写出黄河奔腾东流入海的磅礴气势,尽显动态之美;一个 “摩” 字,将华山高耸入云、直插青天的巍峨姿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赋予静态的山峰以向上的力量。这两句一横一纵,描绘出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壮丽形胜,不仅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可爱,更象征着民众坚韧不屈的精神。如此大好河山,却沦陷敌手,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做足铺垫,形成强烈的情感反差,让人不禁为山河破碎而痛心疾首。
后两句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笔锋一转,由写景转为写人。“遗民” 指沦陷在金人占领区的宋朝百姓,他们在金兵的铁蹄践踏与残暴统治下,痛苦不堪,眼泪都流尽了,可见其遭受的苦难之深、时间之久。“泪尽” 一词千回百转,饱含无限酸辛,写出遗民内心的绝望与悲苦。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心怀故国,“南望王师” ,年年盼望着南宋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伐,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一个 “又” 字,道尽了遗民的漫长等待与一次次失望后的坚守,也流露出诗人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强烈不满与悲愤。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五千仞岳上摩天的原文及翻译(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译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