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重捕法的基本原理(普通生物学835考研划重点)

标记重捕法的基本原理(普通生物学835考研划重点)

敬学义 2025-10-21 手机 1 次浏览 0个评论

篇幅有限,word全套共50页,示例内容见图片,需要全部word版本的评论区留言,免费获取。

普通生物学835考研划重点,最后一个月直接背

普通生物学835考研划重点,最后一个月直接背

普通生物学835考研划重点,最后一个月直接背

普通生物学835考研重点与重要考点总结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考察重点

一、绪论:

名词:双名法、稳态、生物圈、五界系统

二、生命的化学基础:

名词:ATP、蛋白质变性、核苷酸、肽和多肽

三、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G蛋白、细胞通讯、溶酶体的作用、微丝微管和中间丝的结构与功能、核仁的结构与功能、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 名词:染色质、质体

四、细胞代谢:

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卡尔文循环和过程、酶活性的因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异同点、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糖酵解途径 名词: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剂、非环式光合磷酸化、酶活性中心

五、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及意义 名词:细胞焦亡、周期蛋白 、联会复合体

六、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类型、脊椎动物尿液的形成过程、人体组织的组成和作用、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过敏反应的过程及机制、眼的折光系统、动物激素名词:联合性免疫缺陷症、 抗生素、补体系统、反射孤、竞争排斥原理、闰盘

七、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导管和筛管的主要区别、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过程、植物细胞类型、双受精的含义及意义、植物激素及在农业中的应用 名词:年轮、双受精、形成层 、双受精、凯氏带、世代交替、质外体、共质体、分生组织、 周皮

八、遗传与变异:

质粒载体的特性、中心法则的定义及意义、PCR的基本过程、RNA的类型、血型系统、重组DNA技术、病毒侵染细胞的过程 名词: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基因治疗、PCR、半保留复制、中心法则、核酶、反转录酶、基因文库、

九、生物进化:

名词:小进化、大进化、微进化

十、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高等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异同、植物界进化规律、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生活史区别 名词:类病毒、异律分节

十一、生物学与动物行为:

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动物、营养级与生物金字塔、从湖泊到森林经历的群落演替阶段、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C和N循环与微生物的关系、温室效应及应对措施、逻辑曲线方程对生产的指导意义 名词:最小因子法则、次生演替

28天冲刺835普通生物学重点

第1天

1. 结缔组织

由多种细胞、三类蛋白质纤维及无定形基质构成。广义上包括血液、淋巴、松软的固有结缔组织以及软骨和骨;狭义上通常特指固有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在体内分布广泛,具有连接、支持、营养和保护等多种功能。

2. 基础代谢率

指人体在清醒、安静状态下,为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率。这些能量主要用于维持心、肝、肾、脑等内脏器官的基本功能。同一个体的基础代谢率通常较为稳定。

3. 胞内消化

指摄食、消化、吸收及排遗等过程全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依赖细胞内的水解酶分解食物。例如,单细胞生物普遍采用胞内消化方式。胞内消化限制了动物摄取的食物大小,而胞外消化则使动物能够利用更大颗粒的食物,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与进化。

4. 凝血因子

指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多种因子,它们存在于血液中且含量较高,使血液具备较强的凝血潜力。正常情况下,血液仅在组织损伤或血管内皮受损的局部发生凝固,而血管内一般不凝固,这是因为血浆中存在多种抗凝机制有效调控凝血过程。

5. 渗透调节

指生物体通过调节体内水分和盐类含量,维持体液渗透压稳定的过程。生活中多种因素会影响体内水盐平衡,因此渗透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之一。

6. 突触

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结构。根据传递信号的方式,可分为化学突触(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和电突触(通过电信号传递)。根据对突触后细胞的影响,又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7. 肌丝滑行学说

该学说认为,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缩短是由于肌节中粗肌丝和细肌丝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所致。细肌丝在粗肌丝的横桥作用下滑入粗肌丝丛,导致明带变窄,而暗带宽度不变。横桥通过反复与细肌丝结合、摆动,推动细肌丝滑行。

8. 长日植物

指在日照时间较长的春末或夏初开花的植物,如菠菜、莴苣和冬小麦。例如,菠菜需日照时间超过14小时才能开花。实际上,控制植物开花的关键并非日照长度,而是夜长,因此长日植物更准确地应称为“短夜植物”。

9. 原癌基因

是存在于人或动物基因组中的一类正常基因,参与调控细胞的正常生长与分化。其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基本生命过程中发挥作用。当原癌基因在表达时间、表达量或产物功能上发生异常时,可能转化为癌基因,进而促进细胞癌变和肿瘤发生。

10. 成膜体

指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两个子核之间形成的一种由微管等结构组成的临时性细胞器。在成膜体中央形成细胞板,进而发育成新的细胞壁,将两个子细胞分开。这一结构常见于苔藓、蕨类及种子植物等高等植物中。

第2天

11. 简述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并论述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形成的生物大分子,其特定的三维结构决定了其生物学功能。

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包括二硫键的位置。一级结构是蛋白质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基础,每种蛋白质都具有独特的氨基酸序列。

二级结构:指多肽链局部区域通过氢键等作用形成的规则构象,主要包括α螺旋、β折叠和β转角等。二级结构是蛋白质复杂空间构象的结构单元。

三级结构:指一条多肽链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盘绕形成的整体三维空间结构。维持三级结构的作用力包括疏水作用、氢键、范德华力与离子键等。

四级结构:指由多条肽链(亚基)构成的蛋白质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列及相互作用。维持四级结构的作用力与三级结构类似。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决定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和功能,某些关键氨基酸的突变可能严重影响其生物活性。蛋白质的功能依赖于其特定的三维构象,结构相似的蛋白质通常具有相似功能,而功能相关的蛋白质在结构上也常有共同特征。

12. 牛奶中各营养物质的消化及吸收过程

水:无需消化,主要在小肠通过渗透作用被吸收,大肠也参与部分水分和电解质的重吸收。若肠腔存在难吸收溶质,会减缓水的吸收。

蛋白质:消化始于胃,在胃蛋白酶作用下初步水解为胨。进入小肠后,由胰液和肠液中的蛋白酶进一步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氨基酸主要通过小肠黏膜细胞的主动转运方式被吸收,此过程依赖特异性载体和能量,吸收后经门静脉入肝,再分布至全身。

脂质:在小肠中经胆汁酸盐乳化及脂肪酶作用,分解为脂肪酸、甘油一酯等。中、短链脂肪酸及其甘油酯可直接吸收入门静脉;长链脂肪酸则需在肠黏膜细胞内重新酯化,与载脂蛋白等结合形成乳糜微粒,后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无机盐和维生素:通常无需消化,可直接通过主动运输等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13. 为什么运动员要到高原去训练?

高原训练利用高原低氧环境,刺激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适应性变化,以提升运动能力,尤其是有氧耐力。其主要机制包括:

1. 低氧刺激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骨髓造血,增加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从而提高血液携氧能力。

2. 促进骨骼肌毛细血管增生,并增加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加速氧气向组织的释放和弥散。

3. 增强心肌功能,提高心输出量。

4. 提升骨骼肌线粒体数量和氧化酶活性,增强细胞利用氧气和进行有氧代谢的能力。

这些适应性变化共同作用,提高了运动员的耐缺氧能力和有氧代谢水平。

14. 以新冠病毒为例,试述人体免疫系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 物理屏障与先天免疫:呼吸道黏膜作为第一道防线,可部分阻挡和清除病毒。若病毒侵入,固有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迅速响应,通过分泌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并直接杀伤被感染细胞,以控制早期感染。

2. 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若病毒突破先天免疫,约一周后启动适应性免疫。

细胞免疫:由T细胞介导。辅助性T细胞活化后协助免疫反应;细胞毒性T细胞则能识别并直接杀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体液免疫:由B细胞介导。活化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能与病毒结合,阻止其侵入细胞(中和作用),并标记病毒以便其他免疫细胞清除。

3. 免疫记忆:康复后,体内会留存记忆性T细胞和B细胞,当再次遭遇相同病毒时能迅速启动更强效的免疫应答。

15. 分析说明为什么一旦感染上艾滋病就很难治愈?试为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设计提出几种思路。

难以治愈的原因:

1. 靶向关键免疫细胞:HIV主要入侵并破坏辅助性T细胞,这是适应性免疫的核心,导致免疫系统逐渐崩溃。

2. 基因整合与潜伏:病毒RNA逆转录为DNA后,会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形成“病毒储存库”。潜伏感染的细胞不表达病毒蛋白,可逃避免疫识别和药物攻击。

3. 高度变异:病毒复制过程中变异率高,易产生耐药毒株。

药物设计思路:

1. 抑制病毒酶活性:设计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和整合酶抑制剂,分别在病毒复制、组装和整合入宿主基因组的关键步骤进行阻断。

2. 阻断病毒入侵:设计药物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或辅助受体的结合,或抑制病毒与细胞的融合。

3. 激活并清除潜伏库:采用“激活并杀死”策略,用药物诱导潜伏病毒表达,使被感染细胞暴露,进而被免疫系统或药物清除。

4. 免疫疗法:研发治疗性疫苗或使用免疫调节剂,增强机体对HIV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6. 植物体内的激素有哪些?简述其主要功能。

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根系形成,顶端优势,向光性反应。

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打破种子休眠,诱导开花。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与生长素协同作用调控组织分化。

脱落酸:抑制生长,促进休眠,调节气孔关闭,响应逆境胁迫。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器官衰老和脱落,响应机械伤害。

17. 什么叫基因治疗?有哪些方式?

基因治疗是指通过引入正常基因或修正缺陷基因,来治疗遗传性疾病或获得性疾病的方法。

基因置换/矫正:将正常基因定点导入,通过同源重组替换有缺陷的基因序列。

基因添加/增补:向靶细胞导入外源正常基因,以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但不改变原有基因。

基因干预:采用反义RNA、RNA干扰等技术,特异性抑制或沉默特定致病基因的表达。

基因标记:将标记基因导入细胞,用于追踪细胞在体内的命运,为治疗研究提供信息。

18. 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哪些重要的相互关系?举例说明。

竞争:不同物种争夺相同资源。例: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竞争食物,后者胜出。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例:狼捕食兔子。

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通常对寄主有害。例:蛔虫寄生人体肠道。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彼此受益。例: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固氮);切叶蚁与它们培育的真菌。

19. 什么是顶级群落?它与正在演替中的非顶级群落有什么差异?

顶级群落:生态演替的最终阶段,是与当地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达到动态平衡的、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

差异:

1. 能量平衡:非顶级群落通常生产量大于呼吸量,有机物积累;顶级群落总生产量与呼吸量基本相等,系统处于能量平衡状态。

2. 物种特征:非顶级群落物种多为体型小、生活史短、繁殖快、扩散能力强的机会种;顶级群落物种多为体型大、生活史长、寿命长、竞争能力强的优势种。

3. 结构与稳定性:顶级群落结构更复杂,物种多样性高,稳定性强。

20. 试述社群生活的好处和意义。

1. 防御捕食者:通过群体警戒(更多眼睛观察)、稀释效应(降低个体被捕概率)、集体防御(共同抵御)和迷惑捕食者(如鱼群、鸟群)来提高生存率。

2. 提高觅食效率:通过信息交流(如蜜蜂舞蹈)更快找到食物源;群体合作可以捕捉更大的猎物。

3. 其他好处:有利于共同育幼、分担任务、选择配偶和利用微生境。

第3天

21. 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有什么区别?

本能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生来就有的行为模式。是物种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对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其表现虽需一定环境刺激,但行为模式本身是固定的。

学习行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变化。依赖于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如黑猩猩使用工具、人类学习语言。

根本区别:本能行为是先天遗传的,学习行为是后天获得的。学习行为通常建立在遗传提供的学习能力(本能基础)之上。

22. 干扰素

定义:由受病毒感染的细胞产生的一组信号蛋白质,能诱导细胞进入抗病毒状态。

过程:病毒入侵激活干扰素基因,合成并释放干扰素。干扰素作用于自身及周围细胞,刺激其合成多种能抑制病毒复制的抗病毒蛋白。

作用:广谱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并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

应用:通过基因工程重组技术生产,用于治疗某些病毒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23. 免疫应答

定义: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分化,并最终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特点: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是脊椎动物特有的适应性免疫。

意义: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高效、持久的免疫力。

24. 细胞免疫

定义: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不依赖抗体的免疫应答类型。

作用:通过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杀伤被感染的细胞或癌细胞;通过巨噬细胞、NK细胞等清除胞内病原体。

25. 体液免疫

定义:由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产生抗体来执行免疫功能的应答类型。

作用:抗体存在于体液中,能中和毒素、阻止病原体入侵,并标记病原体以便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或破坏。

26. 单克隆抗体

定义:由一个经特定抗原免疫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高度均一的特异性抗体。

特点:即使使用混合抗原,也能制备出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同质性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一致性。在生物医学研究与临床诊断、治疗中用途广泛。

27. 激素

定义:由特定器官或细胞在神经或体液刺激下分泌到体液中的特异性化学物质。

特点:在血液中浓度极低,只作用于特定靶器官并引发专一效应。其功能是调节生理过程的速率,本身不提供能量或物质,仅传递调节信息。

28. 液压骨骼

定义:一种简单的骨骼系统,依靠充满液体(如体腔液)的密闭腔室来支撑身体,见于刺胞动物、环节动物等。

意义:通过肌肉收缩改变腔室形状和液体压力,从而驱动身体运动或改变形态。例如,环节动物借此实现蠕动。

29. 分娩

定义:指发育成熟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母体子宫经产道娩出的过程。

阶段:通常分为三期:宫颈扩张期、胎儿娩出期和胎盘娩出期。

30. 顶端优势

定义: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从而抑制侧芽(腋芽)生长的现象,主要由顶芽产生的激素(如生长素)调控。

意义:使植物主茎优先生长,有利于在群落竞争中获取光照。

第4天

31. 演替

定义:指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另一个群落有规律、有方向地依次取代的自然过程。

32. 初级生产量

定义:指单位时间和面积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或制造的有机物质总量。

意义: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石,所有消费者和分解者都直接或间接依赖其为生。

33.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定义:指生命所需的营养物质(如碳、氮、磷等)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大气、水、岩石、土壤)之间进行的循环过程。

类型:主要包括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如碳、氮循环)和沉积型循环(如磷循环)。

34. 遗传多样性

定义:指一个物种内,存在于不同个体、种群之间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意义: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和进行微进化的基础。一个种群的灭绝会导致该物种部分独特遗传信息的永久丧失。

35. 利他行为

定义:指一个个体的行为,在降低自身生存和繁殖成功率的同时,提高了其他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成功率。

例子:如双亲抚育后代、工蜂保护蜂巢等。

36. 适合度

定义:衡量一个个体存活并能成功繁殖后代,从而将其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能力的相对指标。

37. 亲缘选择

定义:一种自然选择形式,指个体的行为偏好有利于其亲属的生存和繁殖,即使该行为对个体自身不利。

基础:其进化动力在于亲属间共享相同的基因,帮助亲属繁殖成功同样能间接传播自身基因。

38. 时间调节器

定义:能够使生物内在节律与外界环境节律(如昼夜、潮汐)保持同步的环境信号。

例子:光照是温带地区最主要的昼夜节律调节器;潮汐是潮间带生物的重要节律调节器。

39. 补体蛋白质

定义:存在于血液血浆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系统,约含20种成分。

功能:是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抗体介导的溶菌、溶细胞作用,并具有调理、炎症调节等功能。

40. 标志重捕法

定义:一种估算动物种群数量的方法。先捕获并标记一部分个体(M),放归后重捕一部分(n),统计其中被标记的个体数(m),再根据公式 N = (M × n) / m 估算种群总数(N)。

第5天

41. 分布型

定义:指种群内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

类型:主要包括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三种基本类型。

42. r对策生物

定义:生活史策略倾向于高繁殖率(r)。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繁殖快、后代数量多但存活率低,亲代投资少。善于开拓短暂、不稳定的生境。

例子:多数昆虫、鼠类、一年生植物。

43. K对策生物

定义:生活史策略倾向于高效竞争(K)。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繁殖慢、后代数量少但存活率高,亲代抚育投入大。适应于稳定、可预测的生境。

例子:大型哺乳动物(如大象)、乔木、大型鸟类。

44. 密度制约因子

定义:其影响强度随种群密度变化而改变的生态因子。

例子:如种内竞争、捕食、寄生和疾病等。种群密度越高,这些因子的制约作用通常越强。

45. 群落

定义:指在特定时空内,由各种生物种群通过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生态功能集合体。

特征: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结构(空间、时间、营养)和动态特征,是生物与环境相互

普通生物学835考研划重点,最后一个月直接背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标记重捕法的基本原理(普通生物学835考研划重点)》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