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槃荒酒,易以丧业。”
——嵇康《声无哀乐论》
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用这句冷峻的箴言,揭示了人性中永恒的困境——沉溺于享乐(槃)与放纵(酒),终将荒废事业。而句中这个「槃」字,正是打开中国古人精神世界的一把钥匙:它既是盛放美酒的木制承槃,又暗喻着安乐背后的危险诱惑。
本篇笔记,就来学习槃这个字。
读音“槃”的读音是 pán(第二声,同“盘”音)。《唐韵》中对于它的读音记录为:”薄官切”。字形构成
“槃”和“盤”其实是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就像双胞胎一样。“般”是这个字的重要部分,它既是用来表示声音的部分,也是用来表示意思的部分。“般”本来的意思是“搬动、移动”。
在最古老的甲骨文里,“槃”字由两部分组成
:上面是“般”,表示搬动;下面是“囗”,像一个方形的东西,表示这是一个方形的托板,用来搬动物品的。
后来到了金文时期,字的写法变了,把方形的“囗”换成了“皿”,“皿”表示一个容器,这样就更强调这是一个用来装东西的器具。
再后来,篆文又把“皿”换成了“木”,意思是这个器具是用木头做的。所以,“槃”字的本意就是一个用来端在手上搬送食物的、浅底的、方形的木制器具。
最后,字的写法又经过隶化和楷化,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古籍里经常用“盤”来代替“槃”,所以这两个字可以通用。
古籍释义
《說文解字》
承槃也。从木般聲。鎜,古文从金。盤,籀文从皿。薄官切
根据《说文解字》中的注释:“槃”是一种古代用来承接洗手水的器具,通常由木头制成。在古代礼仪中,人们洗手时会用“匜”舀水,而“槃”则用来承接从“匜”中倒出的水,因此被称为“承槃”。
古籍中多次提到“槃”的使用场景,例如《礼记·内则》中记载年轻人手持“槃”、长辈手持水进行洗手的礼仪。此外,“槃”字还被引申为其他承接物品的器具名称,如《周礼》中的“珠槃”和“夷槃”。《大学》中提到商汤王在洗手用的“槃”上刻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铭文,以此提醒人们要不断自我更新。
含义与用法
1. 本义:木制托盘原指古代盛水、食物的木盘(如洗手用的“槃匜”、祭祀用的“槃盂”)。
例:《礼记》载“少者奉槃”(晚辈端托盘侍奉长辈盥洗)。
2. 引申义① 盘曲环绕:形容弯曲的物体:如“槃木”(盘曲的老树)、“槃旋”(盘旋)。
例:班固《西都赋》“增槃崔嵬”(山势盘绕高耸)。
② 快乐安逸:因“端着盘子享受饮食”引申为安乐。
如《诗经》“考槃在涧”(隐士击盘自乐)。
3. 特殊用法佛教“涅槃”(niè pán):超脱生死的境界。
农具部件:元代《农书》中指“犁辕前可转动的部分”。
涅槃重生
涅槃:这个词来自佛教术语,原意是指佛教修行的最终目标,即摆脱生死轮回,达到一种永恒的平静和解脱的状态。在佛教中,涅槃是一种超脱世俗烦恼、达到心灵解脱的境界。
凤凰涅槃:传说中,凤凰在生命的尽头,会投身于熊熊烈火之中,经历一场烈火的洗礼。在这场烈火中,凤凰的身体被完全焚毁,但它的灵魂却在火中得以升华。最终,凤凰从灰烬中重生,获得新生,变得更加美丽和强大。
由此而引申出涅槃重生这一成语。形容一个人、一个组织或一个事物在经历了极大的困难、挫折甚至毁灭性的打击之后,通过自身的努力、坚持和转变,最终获得新生,重新焕发出活力和希望。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涅槃重生的读音怎么读(槃字怎么读槃什么意思凤凰涅槃涅槃重生什么意思)》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