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行,高中教研室作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部门,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学年,高中教研室将围绕“强化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总体目标,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具体而富有成效的工作计划。以下为本学期工作计划的详细阐述。
一、总体目标
1.教学质量提升: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确保各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学业成绩显著提高。
2.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青蓝工程、集体备课、校本教研、专业培训等途径,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3.课程改革深化:积极响应国家课程改革号召,探索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课程改革路径,构建高效、互动、个性化的课堂模式。
二、具体工作计划
(一)集体备课与校本教研
1.每周集体备课:每周固定时间,各年级、各学科组组织集体备课活动。备课内容涵盖教材分析、学情诊断、教学设计、作业布置及反馈等环节。通过集体智慧碰撞,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2.每月组织一次全年级范围内同学科的大集体备课活动,学科主任轮流主持,促进校区之间的交流合作。
3.大集体备课(校本教研):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校同学科教师大集备活动,上学期的的时间安排:其中五科在9月23日--28日进行,其余四科在10月14日--18日进行;下学期的时间安排:分别在3月、4月、5月进行,进行2-4科,每次活动时间为1.5小时,具体时间学科主席根据老师们的时间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包括: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分享外出学习经验,骨干教师教学示范课,交流最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成果。同时,就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寻求解决方案。
(二)思政教师培训与青蓝工程
1.每月一次思政教师培训:鉴于思政课程在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本学期将每月组织一次思政教师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思政理论更新、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青蓝工程启动:为加速青年教师成长,本学期正式启动青蓝工程。通过师徒配对、签订拜师协议、举办拜师大会等形式,明确师徒关系及双方职责。徒弟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拜师计划,并在师傅的指导下逐步成长。在11月1日-15日进行年级内青年教师说课比赛,取年级前三分之一参加决赛,决赛时间为11月25日-29日,学校将定期对青蓝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工程取得实效。
(三)课题研究与赛事活动
1.组织申报各级课题: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组织申报国家、省市、县各级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深入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2.参加上级部门赛事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各部门举办的各类教学竞赛、论文评比、教学设计展示等活动。通过参赛,锻炼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展示学校的教学成果,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学科教研组建设
为进一步落实市学科教研组建设实施意见,切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市教科院在本学年开展“微专题”研究活动。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此项活动。
(五)教师培训与发展
1.组织多样化培训。8月15日-20日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培训,开学之际请专家对全体教师培训,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新课程标准解读、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等方面。通过培训,拓宽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2.鼓励自主学习与反思。倡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反思。通过阅读专业书籍、观看教学视频、撰写教学日志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教研室主任及各学科主席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各项计划顺利推进。
2、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研室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时间节点。定期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3、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鼓励教师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同时,加强与家长、社会的沟通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学年高中教研室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举措。我们相信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取得显著成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20242025学年教研工作计划)》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