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是航海领域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速度单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理解它:
1. 核心定义(现代标准)
1节 = 1海里/小时
这就像我们说汽车速度是“公里/小时”一样。关键在于理解“海里”。
· 1海里 的国际标准定义是 等于地球赤道上纬度1分(1')所对应的弧长。
· 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这个长度略有变化,但国际上采用了一个固定值:1海里 = 1852米。
所以,1节 = 1.852公里/小时。
简单换算:
· 船速10节 ≈ 18.5公里/小时
· 船速20节 ≈ 37公里/小时
· 船速30节 ≈ 55.6公里/小时(这已经是很多军舰和高速客轮的速度了)
2. 历史起源(为什么叫“节”?)
这个名称来源于古老的测速方法,非常形象。在大约16世纪,水手们没有现代仪器,他们用一根系有等距离结节的绳索和一個沙漏来测量船速。
测速过程(“放绳计节”):
1. 工具: 一根长长的绳索,上面每隔一定距离(例如约14.4米)打一个结。还有一个约30秒的沙漏。
2. 操作: 在船航行时,将一根木片(称为“计程仪”)抛入海中,木片会相对静止地浮在水面上。然后水手开始放出绳索,并计算在沙漏流完的30秒内,有多少个“结”从手中滑过。
3. 计算: 如果滑过了5个结,就说明船在30秒内走了 5 × 14.4米 = 72米。那么一小时(3600秒)的速度就是 (72米 / 30秒) × 3600秒 = 8640米/小时。
4. 巧合: 经过单位换算,这个数值恰好约等于 1海里/小时。因此,“滑过了几个结”就直接说成“船速是几节”。
所以,“节”这个词,直接来源于绳索上的“结节”。 这种方法虽然原始,但非常巧妙,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
3,为什么航海要用“节”而不用“公里/小时”?
这主要是出于实用和安全的考虑:
1. 与经纬度直接关联: 海图是基于经纬度绘制的。1海里约等于1分纬度的长度。如果一艘船以10节的速度向北航行1小时,它在大约在北纬方向上移动了10分(即1/6度)。这对于在海图上进行定位和航线规划极其方便。
2. 国际通用性: “节”是全球航海、航空和气象学的标准速度单位,避免了因使用不同长度单位(如公里、英里)而产生的混乱,确保了国际航运的安全。
3. 行业传统: 就像电子学用“赫兹”,物理学用“焦耳”一样,每个专业领域都有其习惯的单位。
4. 一些常见的船速参考
为了让你对“节”有更具体的感受:
· 大型集装箱船/油轮: 通常经济航速在 20-25节 左右(约37-46公里/小时)。它们不追求高速,而是注重燃油经济性。
· 现代航空母舰: 最高速度可达 30-35节(约55-65公里/小时),以便为舰载机起飞提供足够的甲板风。
· 驱逐舰/护卫舰: 高速机动性强,最高速度通常在 30节 以上。
· 核动力潜艇: 水下最高速度是高度机密,但估计可达 30-35节 以上。
· 豪华邮轮: 航速一般在 20-24节 左右,保证平稳舒适。
· 帆船/游艇: 速度差异很大,小型帆船可能只有 5-10节,而大型竞赛帆船可达 30节 以上。
总结
您可以这样简单理解:
· “节”就是航海专用的“公里/小时”。
· 1节 = 1海里/小时 = 1.852公里/小时。
· 名字来源于古人用打结的绳子测船速。
· 使用它是为了与海图(经纬度)完美配合,确保航行安全。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1公里等于多少节(海上舰船航速的节如何理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