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重本大学前十名(广东省大学洗牌中山大学13)

广东重本大学前十名(广东省大学洗牌中山大学13)

廖青柏 2025-10-04 教程 1 次浏览 0个评论

“中山大学才排全国13?广东人心里咯噔一下。

广东省大学洗牌:中山大学13,汕大第135,韶关学院领先嘉兴学院

广东省大学洗牌:中山大学13,汕大第135,韶关学院领先嘉兴学院

不是矫情,是真实反应。

广东省大学洗牌:中山大学13,汕大第135,韶关学院领先嘉兴学院

从小到大,长辈嘴里“读中大”四个字自带光环,现在光环被校友会榜单按在地上摩擦,难免失落。

广东省大学洗牌:中山大学13,汕大第135,韶关学院领先嘉兴学院

但把榜单往下拉,情绪又峰回路转:南科大全球前200,深理工第一次杀进全国百强,广东高校像开了挂,老牌稳、新牌狠,一口气把“教育荒漠”的标签撕得稀碎。

先说老牌。

中大、华工、暨大继续霸榜省内前三,没惊喜,像班里前三名又考了前三名。

可细看全国名次,中大13、华工25,放在十年前,这俩数字得倒过来。

别急着骂“退步”,隔壁江苏、湖北的985也在被北京、上海虹吸,广东能稳住,全靠砸钱——2024年省级财政给中大的预算,比十年前翻了2.7倍,实验室空调都带新风系统,学生宿舍装了电梯,硬件卷到天花板。

再看黑马。

南科大56名,全球183名,省内第一,听起来像爽文男主。

秘诀简单粗暴:钱+人。

深圳市一年给南科大的经费,顶得上某些中西部211四年总和;校长薛其坤院士亲自下场挖人,光2024年就捞了六个“杰青”。

学生更爽,本科生进实验室跟玩似的,发SCI比发朋友圈勤快。

隔壁深理工更离谱,建校第六年就拿全国79名,靠的不是历史底蕴,是“深圳速度”——校园还没完全建好,诺奖实验室先挂牌,招生简章直接写“入学即进PI团队”,把考研焦虑扼杀在摇篮里。

有人吐槽:“排名高有屁用,毕业还不是打工?

”还真别说,广东高校把“打工”玩出了花。

华工计算机硕士,起薪中位数38万,字节、华为、腾讯校招直接蹲宿舍门口;南科大生物博士,毕业两年跳槽到初创公司,期权兑现直接深圳湾一号看房。

数据冷冰冰,但师兄师姐的微信转账记录热乎——知识变现,在广东从来不是鸡汤。

最妙的是梯队。

老牌985稳住上限,新牌大学冲上限,中间还有暨大、华农、华南师范这种“性价比之王”。

暨大新闻系,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A-,分数却比同城某985低20分;华农兽医专业,毕业生还没毕业就被宠物医院抢光,月薪过万是起步价。

广东家长现在填志愿,不再死磕“清北复交”,而是算一笔账:同样分数,去北京挤地铁,还是留广州住城中村省房租?

答案越来越统一。

当然,槽点也有。

比如广州大学119名,被戏称“广州亲儿子”——市里给钱不少,但学科评估总差口气,像极了努力却成绩平平的老实人;广东工业大学105名,听起来不错,可学生自嘲“双非龙头”,去招聘会还是被HR问“是一本吗?

”尴尬写在脸上。

但换个角度,这些学校托住了广东制造业的底,广工自动化学院,每届毕业生一半进比亚迪、美的,没有他们,广东的机器人、家电产业得瘫痪。

榜单看完,最该慌的其实是外省考生。

广东高校以前“窝里横”,现在全国抢人。2024年高考,南科大在河南省的录取线超过当地一本线120分,深理工在湖北的投档线直逼武大。

广东人自己还没反应过来,外省学霸已经用脚投票:与其去东北985挨冻,不如来深圳穿短袖做实验。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别迷信排名。

中大13名还是15名,不影响它图书馆的空调温度;南科大全球183名还是200名,也不耽误它给本科生发科研津贴。

选大学,说到底选的是城市、圈子、机会。

广东这盘棋,老牌守得住,新牌冲得猛,中间层接得住,像极了广东早茶——一笼虾饺、一碟肠粉、一碗艇仔粥,丰俭由人,总有一款喂饱你。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广东重本大学前十名(广东省大学洗牌中山大学13)》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