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或者很多学术会议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交换联系方式的场景。
如果是和新朋友交流,互加好友,那自然不会有什么避讳。
可如果你要面对的是客户、领导、甚至是行业大佬,他们要同你互换联系方式,怎么做才更合适呢?
很多人自以为聪明,别人说“加个微信”,你立马回复“你扫我还是我扫你?”想着将主导权放在对方手上,就可以显示出自己的尊重。
可实际上加微信往往是一个很快的动作,“你扫我还是我扫你”对对方来说没有任何区别;
这样反而多回答了一个问题,浪费了时间,两方人还手忙脚乱,不知道要调出来摄像头还是二维码。
这样的行为,很容易给领导或大佬留下一个不会为人处事、做事情不大方的坏印象。
那么,高情商的人都是如何加微信的呢?
做好印象管理在大学时,曾经参加过这么一场和专业课有关的学术交流会议。
在教授们演讲完毕收拾东西的时候,很多人都一拥而上,想趁机要一个教授的微信。
这个时候虽然氛围轻松,可人实在是太多了,有人想找教授合影、有老同事和教授寒暄,普通学生根本挤不进去,也不好意思插队。
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女生来到了教授面前,她不合影也没要微信;
只是拿出了手机上密密麻麻的记录,对教授说:“您刚才讲的内容特别精辟,但是有一个问题我没弄明白,能不能请您再帮我解释一下?”
教授特别高兴,因为有学生真正听进去了他的讲座;
但是现场解释肯定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于是女孩顺势提出“我扫您个微信吧?”,两个人就这样顺理成章加上了联系方式。
想要在比你地位高的人面前露脸出头,一味的阿谀奉承是没有效果的;
最好的办法其实是“求助”,不仅仅是当下求助,还要让对方知道,你以后还会求助。
这其实是心理学中的“富兰克林效应”,也即那些帮助过你的人,更容易对你产生好感,并且更有可能在下一次依然帮助你。
这就为我们打下一个坚实的地基:对方对我们产生了好印象,对添加陌生人微信这件事也不会那么地抵触。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在第一次见面时说上一句“久仰大名”,其实也是将自己放在低位,快速拉近双方关系,加深印象。
而后续的添加微信的时候,也不要问“你扫我还是我扫你”,直接做出决定:“我来扫你吧”;
这样会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成熟和决策力,也不会给对方留下“优柔寡断”的印象。
到这一步,你就已经掌控了添加好友的初步节奏了。
姿态放低为什么我们不能将选择权交给对方,而是要直接决定“我来扫你”呢?
这其实暗藏了微信使用的一个小小技巧,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
打开摄像头扫码的那一方,会发出一条好友申请,上面可以添加一段文字用以备注。
“申请”这种行为,一向是属于低地位、低姿态的人去做的;
如果我们想显示自己的诚意,那就主动去做那个“申请对方好友关系”的人,而不是选择“通过与否”的人。
这样做有两点好处:第一,如果你是在商业聚会或者客户洽谈的时候,被引荐人介绍而认识的领导或客户;
那么对方很可能并不想贸然添加一个陌生人,只是碍于情面不得不加。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非常殷勤,去做那个被扫码的人,那么微信好友就算是添加上,对方心里也会不太舒服,不利于后续的交往。
所以,我们自己来做那个扫码的人,好友申请发过去后,就能给对方一个选择的权利。
假如对方确实没有添加我们,那么就说明我们在洽谈中的表现不够亮眼,下次要更加努力展现自己的优势,争取让客户看到自己。
第二,我们在扫码进行好友申请之后,可以编辑一段自我介绍的文字,和好友申请一起发过去,例如:“您好,我是xx公司的x岗位小张”。
因为领导一天可能要收到很多好友申请,到了空闲时间再集中处理;
这样写明身份,避免了对方可能会将你忘掉的尴尬和困惑,也减少了对方认知负荷。
作为职场人,任何一个关于人际社交的微小行为,都可能改变我们的前途和未来。
尤其是对于职场小白来说,如果姿态放低,将主动权交到对方手中;
不仅不会让大领导看不起,还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一个“情商高”、“会来事”的下属或合作伙伴。
降低不确定性其实,不论是主动扫码添加对方,还是在好友申请里添上身份信息,都是一种“麻烦自己、方便对方”的手段。
对于比你高位的大佬们来说,他们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
与其浪费时间添加一个不知道性格底细的人,当然是展现出“懂事”“有手段”等等特质的人更受到他们的欢迎。
这就是在社交中“降低不确定性”,你完全将自己展示出来,远比那些畏手畏脚、不敢暴露自己弱势的人要强得多。
心理学家Charles Berger等人提出的“不确定性降低理论”认为;
当两个陌生人初次相识时,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降低彼此身上的不确定性,增加可预测性。
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两个陌生人在一块,突然发现他们讨厌的人是同一个,那么这两个人陌生人之间就会快速拉近距离。
因为他们发现了彼此之间的联系性,也从另一种角度证明了“对方是安全的”。
所以,当我们面对陌生的领导或客户时,就需要用一些手段证明自己“安全”、“懂事”、“确定性高”。
看似“加个微信”只是社交中的一个小动作,但往往就是在这样的小动作里,藏着一个人能展现出来的细节和情商。
主动一点,不是卑微,而是为自己建立信任,给他人一份尊重;更贴心一点,也不是讨好,而是让自己未来能够获得更多机会与信任。
社交的本质,其实并不是在比拼能力和口才,有的时候,恰恰就是要看你会不会为了别人多走出这么一小步。
-The End -
作者-专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加人家微信怎么说(别人说加个微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