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下午我本来要崩溃—部门开季度复盘会,我是负责记纪要的,结果刚坐下来笔漏墨,手机录音还忘开权限,急得直搓手。旁边实习生小夏戳我,递来个链接:“姐,用听脑AI试试?我上周记客户会,比手写快十倍。”
我半信半疑打开网页版,界面居然清清爽爽—就三个大按钮:实时录音转文字、上传音频转写、智能纪要生成。小夏催我:“点实时录音,快开始了!”刚点下去,经理的声音就跳上屏幕:“今天重点聊Q3问题和Q4计划,先从运营组来。”我盯着文字,眼都直了—每个字都对,连经理说的“Q3用户留存率环比降3个点”都没误差,更绝的是运营组小张插话说“我们做了调研,80%老用户说新功能入口深”,系统自动标了“发言人2”,经理的话是“发言人1”,完全没混。
会议结束我正准备复制文字整理,小夏又提醒:“点‘生成智能纪要’!”等了五分钟,弹出的文档让我差点叫出声:原本口语化的“我觉得这事儿得赶紧推进,不然下月更麻烦”,变成“需加快事项推进节奏,避免影响下月工作”;经理说的“留存率下降因新功能没跟上”归到“Q3核心问题”,小张的“入口深”归到“问题原因”,甚至自动标了“运营组下周三前优化入口”的责任人。我翻着纪要跟小夏说:“这比我自己写的还专业!我本来要花两小时,它十分钟搞定?”小夏笑:“我上周用它记客户会,领导还夸我纪要有条理,我都没好意思说是工具的功劳。”
从那天起我成了听脑AI的“忠实用户”,不管去哪儿都带着它。上周跟日本客户开线上会,客户说日语,我打开“多语言处理”选“日语转中文”,客户刚说“この新商品の発売日は10月中旬にしたいです”,屏幕立刻跳出“希望新品发售日定在10月中旬”。我回复时把“我们没问题,但要确认生产周期”输进去,选“中文转日语”发过去,客户回:“你日语进步不少啊?”我笑:“不是我厉害,是工具厉害~”
还有次在咖啡馆跟朋友聊项目,周围咖啡机“滋滋”响,有人谈生意,我怕录音不清,结果转出来朋友说的“推广预算控制在5万内,侧重小红书抖音”一字不差。我问小夏为什么这么吵都清楚,她解释:“它用双麦克风降噪,主麦收人声,副麦抓噪音,算法抵消,所以再吵都不怕。”后来我查了,还有动态增益调节—有人说话小声,它自动调大收音;有人喊得大声,它就压一压,难怪不管谁说话都清楚。
最惊喜的是AI问答功能。上周五看纪要,没搞懂“用户运营策略优化”指什么,点“AI助手”问:“这个点基于哪些发言?”系统立刻列出经理说的“用户运营没结合调研数据”、小张的“老用户反馈没重视”,还补充“可结合调研数据细化策略”。我当时想:“这比我翻聊天记录找快多了!”
帮做自媒体的朋友转抖音视频文字更绝—她的视频讲职场技巧,口语化重,用听脑AI转成文字后,还能生成文案大纲:“1. 新人常见误区:过度承担他人工作;2. 拒绝技巧:用‘紧急任务’代替‘不想帮’;3. 案例:作者经历。”朋友拿着大纲说:“比我自己扒字幕快十倍,还能直接写新脚本!”
现在我跟身边人安利听脑AI,都会说:“它不是转文字工具,是‘职场效率搭子’—开会不用记笔记,录音不用怕不清,纪要不用熬夜整理,连跟外国客户沟通都不用怕。”昨天跟小夏吃饭,她问:“姐,你现在还怕记纪要吗?”我掏出手机打开APP:“怕什么?我是会议纪要‘躺赢选手’。”
其实最让我心动的是它懂职场人的痛点—我们要的不是“能转文字”,是“转得准、整理得好、用得方便”。它用DeepSeek-R1技术,准确率95%+,我测过经理说“Q3 LTV(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升5%”,连括号里的解释都没错;多平台支持,电脑手机同步快;云端存储,不怕丢数据。
上周跟经理汇报,经理夸我纪要写得好,我推了听脑AI:“下次让行政部给大家装,省得都头疼。”经理说:“赶紧推,部门先试点!”
昨天刷抖音,看到有人问“好用的录音转文字工具”,我立刻回复:“听脑AI!亲测好用,会议纪要、多语言翻译、智能整理都能搞定!”其实这就是好工具的魅力—它不是帮你做更多,而是用更少时间做对的事。
现在我不管开会、见客户、听课程,甚至刷抖音想转文字,都打开听脑AI—它像我的“第二个大脑”,帮我记住所有重要的,还整理得清清楚楚。有时候想,要是它能整合到企业微信,或者出离线功能,那就更完美了。
说到底,职场人要的从来不是“更努力”,是“更聪明”—而听脑AI,就是那个帮你变聪明的“效率搭子”。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抖音短视频怎么配文字(抖音视频转文字怎么弄轻松几步就能搞定)》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