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古诗的意思(小学语文课本的第一首古诗)

一去二三里古诗的意思(小学语文课本的第一首古诗)

典日 2025-09-22 科学 2 次浏览 0个评论

一年级语文课本,第一首古诗,居然没题目也没作者,只有一串数字。

“一片两片三四片……”背下来像顺口溜,老师告诉孩子是雪花,可课本连“雪花”俩字都没写。

小学语文课本的第一首“古诗”,选得太不严肃了

一查,网上说是郑板桥的《咏雪》,原句却是“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小学语文课本的第一首“古诗”,选得太不严肃了

教材把“千”“万”缩成“九”“十”,把“梅花”改成“芦花”。芦花秋天开,跟冬天的雪凑一块,季节乱了。

更尴尬的是,这首改写版最早出现在1984年一篇杂志故事,故事本身像段子,作者是不是郑板桥,根本没证据。

小学语文课本的第一首“古诗”,选得太不严肃了

说白了,课本为了让孩子数到十,顺手拿来改几句,就当成古诗启蒙。

小学语文课本的第一首“古诗”,选得太不严肃了

结果孩子背得挺顺,可一问作者,全摇头;再问雪花长啥样,脑子里只有芦花。

真正的《咏雪》里,“千片万片”的阔气,“梅花”傲雪的意境,被数字游戏挤没了。

小学语文课本的第一首“古诗”,选得太不严肃了

邵雍的《山村咏怀》也简单,“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数字顺溜,画面干净,还留得住诗意。

孩子第一次碰古诗,不求深,但别糊弄。把段子当经典,以后再纠正就难了。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一去二三里古诗的意思(小学语文课本的第一首古诗)》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