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跨越百年的人生品味红与黑读后感受)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跨越百年的人生品味红与黑读后感受)

虢怀绿 2025-10-02 教程 11 次浏览 0个评论

或许只有真正肯翻一翻书页,才会明白这字里行间的,能够穿越百年的经典文学的魅力。

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跨越百年的人生品味红与黑读后感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司汤达,原名马利·亨利·贝尔,曾经是拿破仑的部下,跟随他征战沙场,后来法兰西帝国覆灭,波旁王朝复辟,黑暗的统治让他选择执笔,挥毫泼墨写下这批判现实主义的鸿篇巨制——《红与黑》。

我去年了解到《摇滚红与黑》这个音乐剧,今年读了《红与黑》之后又是另一种感觉。

首先,这本书的男主角于连第一次出场是在第三篇,书的开篇讲的是维璃叶的市长一家以及瓦朗诺一家,由于最开始我是以他们的视角阅读,导致我会把自己代入到那些资本家的身上。直到主人公的出场,就是那个因为在干活时读了《圣赫勒拿岛回忆录》而被父亲殴打的年轻人,我的视角开始围绕他,最开始是有一种让人拖着走的感觉的。

或许是“当”资本家习惯了,时常感觉于连就是个疯子,人家高贵的市长夫人的纤纤玉手是尔等凡人能触摸的吗?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感觉变了,对于现实世界来说是我回到了自己本来的身份,我不是市长,也不是瓦朗诺,我没有那么多的资本,我也只是一个小镇青年,进入上层社会也只能任人摆布。

或许是我读到了于连在悬崖边看书那一段,他认为这比和市长夫人肢体接触还要美好;或许是我看到他为了自己床下的、装着拿破仑相片的盒子而惊慌的时候,他小心翼翼的样子让我感受到小人物的不易;或许是他发现市长夫人“接受”他的时候,我也会发自内心的感到幸福,这是一种属于征服者的快感。

这里面映射的当时的历史入木三分。瓦朗诺的收容所里有着不被善待的、拿破仑时期的勇士,于连的盒子里藏着内心深处的、却又不敢言说的崇拜,披黑戴孝的背后是对革命的、热血的精神的赞颂。有人说,其实于连·索雷尔真正爱的只有拿破仑,虽然有些片面但是不无根据,他翻阅拿破仑的回忆录,藏着拿破仑的照片,并且可以像拿破仑一样勇敢面对黑暗的社会。

我喜欢这部作品,因为我认为经典经久不衰的奥秘在于它在每一个时代都会投射出影子。我很难忘却,于连在蓝色的纸上一个字符一个字符粘好一封信,才让自己免除祸患,这是大时代小人物的心酸。市长听说于连不要索赔之后的笑容,资本家丑陋的嘴脸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神学院黑暗压抑的氛围,于连被算计的那场考试,就算是能背下来《圣经》的天才又如何?一样逃不过工于心计的小人。于连和市长夫人近似亲情的爱、于连和玛蒂尔德精神上的交流都是美好的。到最后,一声枪响把于连从高空推下,美梦破碎,一切付之东流。

这让我想起了一段话,“我们思考电车难题,有没有考虑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是被绑在铁轨上的人。”于连的落幕是一个小人物的终章,但是他对尊严的追求、对信仰的追求依然留在人间。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跨越百年的美丽读后感(跨越百年的人生品味红与黑读后感受)》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