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刷到那条“把生姜扔水里,两周长出竹林”的视频没?
我跟着试了一把,现在厨房窗台成了办公室最香的角落,连隔壁工位的小姐姐都偷偷把咖啡渣倒我瓶里“蹭根”。
别急着笑“生姜能当花”,00后玩它根本不是为吃。
发芽的姜块往玻璃瓶一丢,白根像雪里窜出来的玉簪,嫩叶舒展开自带柠檬+松木的冷香,比什么香薰机都治愈。
关键是它“耐命”到离谱,我出差一周忘加水,回来它居然把根扎进瓶壁的雾气里自给自足,那一刻我直接懂了:不是我在养它,是它在陪我。
有人把姜芽和多肉怼一起,取名“姜来有肉”;有人剪下叶子做干花,自带奶油黄滤镜。
最离谱的是我一学弟,把姜根染成荧光绿,拍延时摄影,一条视频涨粉三万。
你说这是瞎折腾?
错,是低成本回血。
房租三千五的单间,靠一瓶姜就能长出森林的错觉,比花两千买心理课程划算多了。
更野的是实验室数据:姜根泡在水里会偷偷分泌“姜烯酚”,把霉菌吃得死死的,我电脑旁那盆从黑曲霉重灾区变成“无菌区”,连键盘缝里的咖啡渍都不长毛了。
怪不得公司行政把前台绿萝全换成生姜,领导还夸“绿植预算砍半,空气指数反而升了”。
现在连机器人都来凑热闹。
新出的“姜山一号”花盆,水质一差就发微信喊“哥,该换水了”,LED补光灯自动追着姜叶跑,冬天也能把叶子照成翡翠。
我妹那台更夸张,连上米家APP,一句“小爱,给我姜拍张照”就能生成9宫格发朋友圈,点赞比自拍还多。
吃它?
舍得才怪。
真把叶子剪下来泡茶,味道像淡版薄荷+桂皮,喝完喉咙会自己冒凉风。
上海那家网红店搞“现摘姜叶调饮”,一杯卖58,我喝完只想说:哥,叶子留给我闻,比喝下去幸福十倍。
别以为这就到头了。
荷兰展上,韩国艺术家把几百块姜养在透明管里,根须被LED照成流动的金色血管,观众排队进去“看心跳”。
视频在TikTok疯转,评论区最高赞是:“原来我的厨房,藏着一座会呼吸的金山。
”
我算了笔账:一块超市姜3块8,玻璃瓶是喝完的酱菜罐,连营养液都是自来水+空调冷凝水。
一个月,它给我省了香薰、消毒水、绿植、甚至一半抗焦虑药。
你说值不值?
今晚回去我准备把第二块姜放进鱼缸,让根和金鱼一起漂,看看谁先治愈谁。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怎么把姜弄成姜汁(张先生把发芽的生姜扔水里)》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