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谁懂啊,之前我真是被录音转文字这件事搞怕了—上个月开部门战略会,我抱着笔记本狂写,笔都快戳破纸了,结果散会整理的时候发现,张哥说的“Q3用户增长策略”我记成了“Q3用户增长测略”,李姐提的“跨部门协作 deadline 下周三”直接漏记了,最后被领导追着补纪要,熬到晚上十点才下班。直到上周同事甩给我一个“听脑AI”的链接,说“你试试这个,比你手写靠谱100倍”,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用了一次,直接原地爱上!
先说说它最戳我的核心功能—简直是解决了我所有“记不住”的痛点
上周三又开部门会,我提前打开听脑AI的APP,点了下“实时录音转文字”,然后把手机往桌上一放就没管了。结果开会过程中,我瞟了眼屏幕—文字居然同步蹦出来了! 张哥说“这个项目的预算要控制在50万以内,优先投线上渠道”,字儿刚落音,屏幕上就显示“张建国(部门经理):项目预算需控制在50万元内,优先投放线上渠道”;李姐插话说“可是线上渠道最近转化率掉了30%,要不要调整?”,立刻标成“李敏(运营主管):线上渠道近期转化率下降30%,是否需调整策略?”。我当时眼睛都直了—这玩意儿居然能自动区分发言人!之前用别的软件,所有话堆在一起,根本分不清谁是谁说的,现在好了,连名字都自动标对(我提前把常用联系人输进去了,技巧get!)。
更绝的是智能会议纪要。散会之后,我点了下“生成纪要”,不到10秒,一份结构化的纪要就出来了:开头是“会议主题:Q3用户增长策略讨论”,然后是“参会人员”“核心议题”“决议事项”“待办清单”,连口语化的“这个事儿得下周前弄完啊”都自动转成了“需在7月15日前完成XX任务,责任人:王芳”。我对比了下录音,居然连“张哥提到的‘竞品A上个月新增了社群功能’”这种细节都没漏!之前我整理纪要得扒着录音反复听,2小时起步,现在2分钟搞定—那天我18点散会,18:10就把纪要发群里了,领导秒回“效率高!”,我差点飘起来。
还有多语言和方言,上周和广东的客户开线上会,客户说粤语:“我哋呢边嘅用户更钟意短视频形式,长文唔系好睇”,听脑AI直接转成“我方客户(陈先生):我们这边的用户更喜欢短视频形式,长文不太愿意看”;后来和韩国客户的会,我开了“实时互译”,客户说韩语,屏幕上同步出中文,我用中文回复,客户那边显示韩语—19种方言+中英日韩多语言互译,直接把“沟通壁垒”干碎了!之前用别的软件翻粤语,要么翻成“火星文”,要么漏关键词,现在这个准得离谱,连“唔系好睇”都能准确转成“不太愿意看”。
对了,还有AI问答和创作。昨天我看纪要的时候,突然忘了“张哥说的‘线上渠道优先级’具体包括哪些平台”,直接在APP里问AI:“刚才张建国提到的‘线上渠道’具体指什么?”,AI立刻把对应的语音片段调出来(还标了时间点:00:12:34),然后回复:“张建国在会议中提到的线上渠道包括:抖音信息流、微信朋友圈广告、知乎软文投放”—连上下文都能听懂!更神的是,我让AI“根据这份纪要生成给客户的跟进邮件”,不到1分钟,一封逻辑清晰的邮件就出来了,我改了个称呼直接发了,客户回复“内容很准确”,我偷偷笑了半天。
再说说技术优势—不是虚的,是真的“用起来爽”
之前我总觉得“技术参数”都是玄学,但用了听脑AI才知道,好技术是能直接感知到的:
- 双麦克风降噪:上周我在咖啡馆和朋友聊项目,背景有咖啡机的“滋滋”声,还有邻座的聊天声,我打开听脑AI录音,结果转出来的文字居然没半点杂音!后来查了下才知道,它是“主麦收人声,副麦抓噪音”,就像给声音装了个“过滤镜”,把背景音全抹掉—之前用某知名软件,在咖啡馆录音转出来全是“滋滋”的乱码,现在这个真的绝。
- DeepSeek-R1技术:说真的,我之前对“准确率95%+”没概念,但用了之后发现,几乎没错过!比如我同事名字叫“张伟”,之前用别的软件总写成“张炜”“张卫”,现在这个连“张伟”的轻声都能识别对;还有一次我读错词“桎梏(zhì gù)”说成“zhì kù”,它居然也能纠正成正确的词—这准确率真不是吹的。
- 动态增益调节:上周小组讨论,实习生小杨说话特别轻,我以为会漏记,结果转出来的文字居然完整!后来才知道,它能实时监测声音大小,自动调收音灵敏度—不管你是扯着嗓子喊,还是小声嘀咕,都能“接住”你的话,不会漏掉任何细节。
- 多平台支持:我平时用电脑多,就下了网页版,边开线上会边转文字,还能实时编辑;手机APP同步数据,出门的时候用手机录,回家用电脑改—跨平台同步真的太方便了,不用来回传文件。
应用场景—不止是会议,我居然用它解决了好多“麻烦事”
现在听脑AI已经成了我的“全能工具”,除了会议,还用到好多场景:
- 学习:听讲座再也不用“手忙脚乱”:上周去听行业讲座,讲师讲得快,我根本记不过来,打开听脑AI录音,同步转文字,还能一键标“重点”—讲师说“2025年私域流量的核心是‘精准触达’”,我点下“标重点”,立刻高亮显示;散会后导出PDF,直接就能当笔记复习,比自己记的全10倍!
- 采访:用户访谈再也不用“扒录音”:上周做用户访谈,我用听脑AI录音,转出来的文字自动区分“受访者”和“我”的问题,比如受访者说“我觉得你们的APP注册流程太复杂了”,立刻标成“用户:APP注册流程较复杂”,我问“具体是哪一步觉得麻烦?”,标成“采访者:具体哪一步流程较麻烦?”—整理的时候直接按“用户痛点”分类,不到半小时就出了访谈报告,之前得扒3小时录音,现在太省时间了!
- 直播回放:帮朋友转直播干货:我朋友做职场直播,每次直播后要剪片段、写文字稿,累得半死,我让她用听脑AI录直播,转成文字后,直接提取“职场沟通技巧”“简历优化要点”这些干货,生成文字版推文—她昨天跟我说“你推荐的这个工具,帮我省了2小时/天!”
效果?直接用数据说话—效率真的“飞起来”
之前我整理会议纪要要2小时,现在2分钟,效率提升60倍;之前传递会议信息要等“明天”,现在散会10分钟就能发群里,信息传递速度提高90%;之前记笔记要“手忙脚乱”,现在坐那安心听,重点一个不漏—这些不是“宣传语”,是我自己实打实的体验!
还有用户体验,操作真的简单到“傻瓜式”:打开APP→点“录音”→结束点“生成”,三步搞定,我妈上次用我的手机录广场舞队的会议,居然也会用!界面特别简洁,没有花里胡哨的功能,想找什么直接点,比某些“功能堆砌”的软件强100倍。
最后聊聊使用技巧—我摸索出来的“隐藏玩法”
1. 预设发言人名单:提前把常用联系人的名字、职位输进去,比如“张建国(部门经理)”“李敏(运营主管)”,这样识别发言人会更准,不用每次手动标;
2. 用网页版同步电脑:开线上会的时候,用电脑网页版录音,一边看会议屏幕一边看转文字,还能实时编辑,比手机方便;
3. 导出多种格式:转成文字后,可以导出PDF、Word、Excel,我常用Excel导待办事项,直接贴到工作表格里,省了复制粘贴的时间;
4. 用AI生成思维导图:把纪要转成文字后,让AI“生成思维导图”,它会自动把“核心议题”“决议事项”“待办”做成树状图,理清逻辑超方便!
未来?我觉得这工具“潜力无限”
现在听脑AI已经能帮我解决“录音转文字”“纪要整理”“多语言翻译”的问题,但我觉得它未来能做更多:比如直播自动生成字幕(帮博主省时间)、短视频转文字稿(帮创作者剪视频)、甚至分析语音情绪(比如客户说话的语气,帮我判断需求优先级)—想想就觉得期待!
说真的,作为一个“AI工具爱好者”,我用过很多录音转文字软件,但听脑AI是第一个让我“离不开”的—它不是“把录音转成文字”这么简单,而是帮我“解放双手”,把时间花在更重要的事儿上。之前我总觉得“记笔记、整理纪要”是“必须做的麻烦事”,现在才发现,好工具能把“麻烦事”变成“轻松事”。
如果你也像我之前一样,被录音转文字、记会议纪要搞疯,真的可以试试听脑AI—不是广告,是真的“用过就回不去”!
对了,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工具的价值,从来不是“更复杂的功能”,而是“解决真实的痛点”。听脑AI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电脑测音域比较好的软件是什么吗?(电脑录音转文字软件不知道怎么选推荐这几款轻松搞定)》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