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最穷的乡镇(三年一个亿)

万源市最穷的乡镇(三年一个亿)

少清卓 2025-10-07 系统 7 次浏览 0个评论

2018-12-07 12:09

莽莽群山,云雾缭绕。

延着山间小道一路向上,山路高耸险峻,坡陡难行,风景却好,密林摇曵,伸手可摘白云。

四川达州宣汉县樊哙镇高台村,从达州市区行车2个半小时后,这个平均海拔650米,最高处达1280米的小村子印入眼帘。

三年一个亿,一群舟山人给四川达州带来的不仅有脱贫还有希望

道路两旁,红砖彻成的平房和楼房房门紧闭,有的破损欲倒。

这是个贫困村,拥有森林氧吧的环境,也因为物资缺乏和道路不便,能出去的青壮年们都出外打工,留守的是老人与孩子。他们几乎没有收入,依靠家门口的几亩田地生活。

三年一个亿,一群舟山人给四川达州带来的不仅有脱贫还有希望

三年一个亿,一群舟山人给四川达州带来的不仅有脱贫还有希望

三年一个亿

舟山扶贫干部帮扶贫困山区脱贫

11月21日,原舟山市定海干石览镇镇长陈益,从千里之外站在了高台村。他的脚下,是一片刚刚种下茶苗的茶园。面前,是一块牌子:巴山茶溪谷基地。

三年一个亿,一群舟山人给四川达州带来的不仅有脱贫还有希望

三年一个亿,一群舟山人给四川达州带来的不仅有脱贫还有希望

“这是个今年刚刚建成的茶溪谷,占地面积80公顷,还有一个茶博园,位于花梨村。这是一个田园综合体的概念,我们计划投入资金910万元,将于明年9月底全面完工并试运营。”

在这里,陈益的身份是舟山扶贫干部、宣汉县政府办副主任。

达州,是舟山结对帮扶的城市。今年4月,舟山对口帮扶达州工作队成立,嵊泗县委副书记杨松、定海区副区长吴红卫、普陀区副区长郑珽、市委组织部组织处张志恒、定海区干石览镇镇长陈益等5名年轻干部带着赴达州挂职,正式拉开舟达扶贫协作的序幕。

陈益初到宣汉,马不停蹄,一天一天在山路不止十八弯中度过,在多个云雾封锁的村庄中,他一眼相中了这里的高山茶叶,“土壤饱含硒元素,全有机种植,可以打造富硒茶叶品牌。”

4月到达州,5月谋项目,6月获审批,眼下,茶园的植株郁郁葱葱。田间,几个男男女女正在劳作。

三年一个亿,一群舟山人给四川达州带来的不仅有脱贫还有希望

43岁的詹仕伟是今年刚回来的高台村村民。为了维持生计,他流转于广东、浙江等地,心里又牵挂着老父幼子,在听说扶贫项目将在村里落地,他回到村里成为一名茶农,除了每天入园务工80-100元一天以外,家里还有三亩地参与土地流转、土地入股,预计年收入能达到2-3万元。

他笑呵呵的说,跟外面比也差不了多少,最关键的是还能够照顾家庭。“听说还有好些和我一样在外打工的乡亲,都打算回来了。”

陈益说,通过项目实施,预估这里新建茶叶基地2000亩,新建茶叶加工厂1个,项目将产生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茶叶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茶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按照每年、每人平均管理5亩标准计算,项目建设可以解决400人以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项目园区和周边乡镇茶叶种植基地建成后,建成投产运营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项目园区农户人均年增收1500元。

万源市白羊乡柿树坪村位于连绵群山之中,海拔高达1000多米的山间,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像。

早上6点多,十几个附近的村民,已经在埋首栽种茶苗。

三年一个亿,一群舟山人给四川达州带来的不仅有脱贫还有希望

白羊乡是万源当地富硒茶的主产地,曾获评“四川省十大最美茶乡”,当地农户多以种茶为生,但总归难以形成规模,青壮劳力们还是选择外出打工。

普陀区副区长郑珽到万源挂职帮扶,任市委常委、副市长。初到万源的第一个月,他带着帮扶团队到处走访,进行各种可行性调研,最终确定了将茶产业作为支撑项目。

山路口,一块高高竖立的牌子“万源市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茶叶产业基地”特别醒目。

茶园里,茶农们对现在的收入很满意。“种一天的茶叶,一天工资就有120元,平时,我们都没什么收入,也去不了外面打工。”茶农傅伦阶擦了一把汗,直起身子说,加上土地流转、保底分红、利润分红等方式,他一年的收入也能达到两三万元。

张志恒任万源市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他说,万源市是整个达州最穷的地方,全市38个深度贫困村,万源就占了30个,贫困人口接近3万户约9万人。“来到这里,我们要为万源建起造血型的扶贫项目,茶叶产业基地是双方的共识。”

根据扶贫协作安排,截至年底,定海、普陀得分别拿出3000万元的扶贫资金,并全部到位,2018年度定海区对口宣汉县共计划安排帮扶项目11个,预计将带动9000余人脱贫;普陀区对口万源市共计划安排帮扶项目5个,将有效带动7000余人脱贫。

普陀区和定海区计划三年分别投入帮扶资金1亿元,用于支持万源、宣汉产业扶贫发展。

这也意味着,来自舟山的五位年青的干部,将在没有海鲜、只有麻辣的大山中度过三年。

人才帮扶

带来技术和希望

扶贫协作的不仅只有干部、资金和项目,还有人才帮扶。

舟山医院肝胆外科的医生董金梁,在宣汉县人民医院已经工作了六周。

他是宣汉特意向舟山要求请来的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专家,ERCP主要解决胆道问题,无需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缩短病人住院时间,节省病人费用。

“宣汉人民医院曾经派医生去外地学习进修,但是当时医院资金不足,三年后,才花300多万购买了相关医疗设备,但是,这名医生的技能已经生疏,无法独立开展,院里只能请外地的专家来坐诊。”董金梁说。

董金梁来到前,很多可以做ERCP手术的病人,只能接受有创手术,一连做了八九个ERCP手术,更重要的是,他帮宣汉实现0的突破,培养了1名接班医生,还带了8、9个零基础的医生。

对宣汉县人民医院院长苏飞来说,不仅是300万多万的医疗设备不用闲置,更重要的是,医院拥有了更好的治愈病人的技术。

校园中,书声朗朗。从教室外望进去,孩子们紧紧的挨在一起,桌与桌的间隙仅容一个人通过。

三年一个亿,一群舟山人给四川达州带来的不仅有脱贫还有希望

三年一个亿,一群舟山人给四川达州带来的不仅有脱贫还有希望

“来到万源,第一个不适应的是学生们的密度。”援川教师何善珍说,在舟山,一个班级也就40来个人,而在万源,一个班级至少有80个。

学生人数多,意味着上课难管难教,工作量的大量增加。另外,因为家境贫困,家长们多数都在外打工,学生们学习基础薄弱,需要花费的时间就更多了。

但是,来自舟山的何善珍,用细致耐心和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很快获得了孩子们的心。

“刚见到何老师时,觉得她非常严厉,上过她的课后发现,她人温柔,讲课也很细致,大家都喜欢她。”班长邓陆莲说。

援川教师唐忆红,一开始也和何善珍一样的顾虑,“这么多孩子,怎么管得过来?嗓子都快哑了。”

但是,很快,她发现了山里孩子和同事们的热情和纯朴。

“我是教语文的,在师源外国语学校上的第一堂课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桌后排坐了好多当地的专家、特级教师。当时,因为学生比预估的多了一倍,临下课了,感觉还没全部讲完。结果,一下课,校长马上冲上台来,说唐老师你讲很好,下次给我们做一个古诗词鉴赏讲座吧。”

一下子,舟山来的好老师“声名远播”。唐忆红被各个位于山区的学校请去讲课,传播来自浙江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式。

车行山路险。但是,让她动容的是山里乡亲的情深义重。

“有一次,我给大巴山渡口小学上完课,上车回去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歌声。是学校的李校长,他扭着壮实的身子,给我唱‘山路不止十八弯,喝酒不止十八碗。’我的心里一阵感动,我知道,她是在学汪伦送李白。”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万源市最穷的乡镇(三年一个亿)》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