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不少药店老板在后台问:“听说国务院出了新政策,对药店管得更严了,是不是以后生意不好做了?”还有人传“以后小药店要被淘汰,只能大连锁才能活下去”。
其实这次国务院的新动作,不是“打压药店”,而是为了规范药品市场、保障老百姓用药安全,同时也给合规药店指了明路。从政策落地开始,药店这3件事必须按新规来,没做到的可能会被警告、罚款,甚至吊销执照;但做好了,反而能拉近距离、多赚口碑。今天就用大白话拆解这3件事,结合国家药监局解读和药店案例,告诉老板们该怎么调整,帮大家既守规矩又稳住生意。
先明确:新动作不是“针对药店”,核心是“保安全、提效率”
首先要打消大家的顾虑:国务院这次的新政策,重点是“整治乱象、规范经营”,不是“一刀切限制药店”。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药品流通和使用管理的意见》(2024年最新修订版),明确提出“保障药品质量安全、提升药店服务能力、便利群众购药”三大目标(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
简单说,就是“淘汰不合规的,扶持守规矩的”——比如以前有些药店卖过期药、不凭处方卖处方药,这些乱象会被严查;而合规药店做好便民服务(比如送药上门、用药指导),还能获得政策支持。所以老板们不用慌,关键是搞懂新规要求,跟着调整就行。
第一件事:处方药销售“不能再随便卖”,没处方就卖,最高罚20万
以前不少药店为了省事,顾客没处方也敢卖降压药、降糖药等处方药,现在这种情况绝对不行了。新规明确,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销售,而且要做好“双记录”,违者轻则警告,重则罚款,甚至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
1. 怎么卖才合规?3个步骤不能少
合规销售处方药,其实就3步,老板们记好:
1. 验处方:顾客拿处方来,要核对处方的真实性(比如看医生签名、医院公章),过期处方(超过7天的)不能用;
2. 留记录:把处方内容(患者姓名、药品名称、剂量、用法)录入药店管理系统,同时让顾客签字确认,记录要保存至少5年;
3. 做指导:告诉顾客怎么用药(比如每天吃几次、每次吃多少),提醒注意事项(比如要不要空腹吃、有没有副作用)。
比如北京的张老板,药店以前偶尔没处方也卖处方药,新规后他专门培训店员,还在店里贴了“处方药需凭处方购买”的提示,遇到没处方的顾客,会建议他们先去社区医院开处方,或者帮顾客联系线上问诊开电子处方(新规允许凭合规电子处方销售处方药)。现在不仅没被罚,还因为服务周到,老顾客更信任了。
2. 没处方就卖,后果很严重
根据《药品管理法》,未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第一次会被警告,并处以5000-5万元罚款;第二次违规,罚款直接涨到5-20万元,还会被责令停业整顿;要是第三次违规,直接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老板以后再想开药店都难。
比如河南某药店,因为没处方卖降糖药被查到2次,第一次罚了3万元,第二次罚了15万元,还停业整顿了1个月,损失了不少生意,后悔都来不及。
第二件事:药品追溯“全链条要打通”,每盒药都要“可查来源”
以前有些药店进药不看渠道,甚至敢进“三无药品”,现在新规要求,所有药品必须“全程可追溯”,从厂家到药店,再到顾客手里,每一步都要记录,防止假药、劣药流入市场。
1. 进药时:必须扫“追溯码”,来源不明的药不能要
药店进药时,要让供货商提供药品的“追溯码”(每个药品最小包装上都有,像二维码一样),用药店管理系统扫描追溯码,确认药品来源是正规厂家、流通渠道合法,才能入库。要是供货商提供不了追溯码,或者扫描后显示“来源不明”,绝对不能进货,还要向当地药监局举报。
比如江苏的李老板,之前进一批感冒药,供货商说“追溯码没印好,下次补”,李老板没同意,直接拒绝进货,后来听说这批药是“高仿假药”,其他没查追溯码的药店进了货,都被药监局处罚了,李老板庆幸自己没贪小便宜。
2. 卖药时:要给顾客看“追溯信息”,有疑问帮查询
顾客买完药,要是想知道药品是不是正品,药店要帮顾客扫描追溯码,查看药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流通记录等信息。现在很多药店还在收银台贴了“药品追溯查询指南”,教顾客自己用手机扫描查询,让顾客买得放心。
比如广东某社区药店,因为主动帮顾客查追溯码,很多老人都愿意来这买药,说“能看到来源,吃着安心”,药店的生意反而比以前好了。
第三件事:便民服务“要跟上”,只卖药不服务,可能留不住顾客
新规不仅有“约束”,也有“引导”——鼓励药店多做便民服务,比如送药上门、免费测血压血糖、用药咨询等,做好这些服务的药店,能获得更多政策支持(比如纳入“医保定点药店”优先名单),还能吸引更多顾客。
1. 必做的3个便民服务,成本低还受欢迎
老板们不用怕做服务花钱,这3个服务成本低、效果好,建议都安排上:
- 免费测血压血糖:买个简易的血压计、血糖仪,放在药店门口,每天定时为顾客免费测量,尤其是老人,每次测完还能给点用药建议,很容易拉近距离;
- 送药上门: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病人,提供3公里内免费送药上门服务,订单多的话可以找兼职骑手,成本不高,却能解决顾客的紧急需求(比如晚上突然发烧,没力气去药店);
- 用药咨询:安排1名有“执业药师证”的店员,专门负责解答顾客的用药问题,比如“两种药能不能一起吃”“吃了药能不能喝酒”,专业的解答能让顾客更信任。
比如四川的王老板,药店以前只卖药,生意一般,新规后加了免费测血压和送药上门服务,3个月内老顾客回头率涨了40%,还多了很多周边社区的新顾客,每月营业额比以前多了2万多。
2. 做好服务能“加分”,还能优先评“医保定点”
现在很多地方药监局评选“优秀药店”“医保定点药店”,都会把便民服务做得好不好作为重要标准。比如能提供24小时售药、送药上门、用药指导等服务的药店,更容易被评为“医保定点”,顾客能用医保买药,自然更愿意来,药店的客流量和营业额都会提升。
给药店老板的2个实用建议:合规是底线,服务是出路
面对新规,老板们不用慌,做好这2件事,就能稳住生意,甚至比以前做得更好:
1. 赶紧培训店员,把新规要求“落地到每一个环节”
新规能不能执行好,关键在店员。建议老板们找当地药监局的工作人员,或者专业的培训老师,给店员做一次新规培训,重点讲“处方药怎么卖、追溯码怎么扫、便民服务怎么做”,还要定期抽查,确保每个店员都能按要求操作,避免因为店员失误导致药店被处罚。
2. 多和社区互动,让药店变成“社区健康小站”
药店不止是“卖药的地方”,还能变成“社区健康小站”。比如每月在社区搞一次“健康讲座”,请医生来讲“高血压怎么用药”“糖尿病怎么护理”;逢年过节给社区老人送点“健康手册”“小药盒”,让药店融入社区,和顾客建立感情,这样就算周边有其他药店,顾客也会优先选你家。
结尾:新规不是“压力”,而是“机会”
很多药店老板觉得新规“管得太严”,其实换个角度想,新规淘汰的是不合规、只赚快钱的药店,对守规矩、愿意做服务的药店来说,反而是“机会”——市场更规范了,顾客更信任了,只要按新规做好经营,再加上贴心的服务,药店的生意只会越来越好。
最后想跟药店老板们聊聊:你家药店已经开始按新规调整了吗?做了哪些便民服务,效果怎么样?要是还有没搞懂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说出来,咱们一起交流,把药店经营得更稳、更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开个药店大概要多少本钱(开药店的看新规3件事要照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