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以来
河南省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
已致33人死亡,8人失踪
大部地区降暴雨或大暴雨
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在海量的信息中
有一个很特别的文档
在网络和社交媒体刷屏
这个文档命名为《待救援人员信息》
这是民间救援组织在腾讯文档上
进行救援信息收集的在线表格
截至7月21日21点,该文档已经“自发”更新了270余版。从最开始的一个需求表格生长为“多用途”的民间抗洪资源对接平台。根据腾讯方面7月21日23时27分许的统计,截至目前,它已有250多万次访问量,创下了产品单个文档的访问量纪录。
让有用的信息流转、对接起来
对被困住的城市至关重要
它,在和时间赛跑
我们查看了表格的历史版本
记录下了它的演变
↓↓
昵称为“Manto”的作者,创建了这篇文档,敲下第一行字:求救人员信息,救援人员信息。
几分钟之后,这篇文档新增2名作者,开始从各个渠道收集各种求助信息。表格内容逐渐增多,用不同颜色进行了区分。在这个表格里,出现了“地铁5号线”“5号线隧道”等求助信息。
半个小时过去,越来越多被困的人出现在表格中,有老人、小孩……也出现了帮助核实消息的志愿者。
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过去,表格已经更新到23版,“被困”、“失联”、“无吃无喝”、“手机即将没电”……越来越多的求助信息被核实。
第3小时,文档里出现了第一个脱离险境的家庭,一个大人两个小孩。这位家长在表格更新了备注:“已经顺利坐上车回家了”。
尽管有好消息传来,但救援的工作仍在继续。被困的人越来越多,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求助信息也越来越多,等待救援的需求等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强”“紧急”“高”“急”。
一个郑州的朋友特意躲到最下面写了一段因为工作而丧气的话。网友们自发用粉色的“加油”把他团团围住。这大概就像歌里唱的:你知道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我会给你怀抱。
之后,表格中出现了第三个sheet——“漏电风险地区”,提醒大家避免出入会漏电风险的场所。“官方救援队信息”“民间救援队信息”也被加入表格中,医生们自发组织起了线上问诊群……“救援信息收集的在线表格”变身为“多用途”的民间抗洪资源对接平台。
个人和商户自发提供的避险地点也超过50个,有用户留言:“感谢你们!你们是好样的!坚持住!郑州挺住!”
此时,表格上出现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他们用大字写着:“我们的救援队到了” “制氧机来了” “发电机有消息了”“我朋友加入了救援队,快联系她”“库房有一两万条防汛沙袋”......越来越多的“已成功救援”出现了。
和时间的赛跑,还在继续。求助需求不断增加,有的小区断电断水断网急需排水和救援,连消防员都缺少物资食物......救援信息也在不断增加,提供便携式净水壶,16吨随车吊,女性用品......
7月21日,这篇“救命文档”的创建者“Manto”在社交平台上发声:这次家乡灾难给我的就业启示,要做一个能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的人。
“Manto”是从河南走出去的大学生,她和同校的同学,在朋友圈发布想为家乡做的事后,有30多名同学一起参与起来。
22日中午,上海财经大学回应称,“救命文档”的创建者是该校金融实验班的学生李睿。
网友:衷心感谢
这就是中国力量
东方快评:
突发的灾难中
最紧急有效的求助
可能是颤抖着在屏幕敲出的
这么一个用冰冷代码构建的虚拟空间
竟然能容纳这么多火热跳动的赤子之心
一个互联网共享文档
风雨无阻、跨越地域
凝聚起救援力量!
几百万人共同参与的共享文档
每一次点亮、编辑
都是生命的信号!
互联网最具价值的地方
在于赋予人们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
这个在线文档
见证着科技的温度
救命文档:架起洪水冲不垮的希望之桥
文档背后的每一个参与者,他们或许是孤立的、分散的,甚至都不在河南当地,但互联网将他们的信息汇聚起来,真正实现了“网聚”的力量。
它聚起来自五湖四海的小小善意,让这些孤立的、分散的信息产生联结,形成链条,链起求助的个体,救助的团体,最终让它在这次救灾中,发挥出了巨大的能量。
一张小小的文档,让我们靠得更近,让陌生人的善意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汇聚。通过互联网的链接,文档创建者的一个小小善举,让更多零散的“救人之心”汇聚在一起,汇聚成一张“有用”的文档,成为最大的救援力量。
用互联网“链接”起救援力量
在大灾面前,中国人曾经历过没有应急通信保障,“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情况。当洪水、地震、泥石流、冰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灾区在短期内往往面临着通讯中断、电力中断、道路中断的情况,往往无法快速恢复通信。
在这次救灾过程中,“网络化”是一大特点,发挥了最大的效用。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信息化、地理位置系统的科技能力,让信息整合了起来,把最紧急、最有用的被置顶,分类、标红、编辑、分享、划去,文档在这一刻不再是工具,而是等待救援者的希望。
这次郑州洪灾应对中的共享文档,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让有用的信息流转、对接起来,对遭遇困境城市至关重要。各种情况纷繁复杂,如何确定复杂情况中的多种因素,实现资源的迅速调配和部署和精准化救援,非常关键。
一桩桩一件件都需要“科技脑”和“人脑”的进一步协作参与。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让科技帮助之下,现场救援更迅速精准,灾区社会秩序更有序、稳定。
来源:东方网综合
来源: 东方网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是什么歌(一个救命文档的24小时刷屏创建者为上财学生)》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