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陵回到居住的小城,已是午后。
推开车门,疏落的雨丝里裹着香气,迎面扑来。这香,被雨水浸过,清清冽冽的,往人骨头缝里钻。不过离家几天,它们就开得这样放肆了。
空气里有种洗过的清透,深深吸一口,确有了几分“天凉好个秋”的清旷。这情景,倒真应了宋人那句咏桂的名句:“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此刻虽无山野,但这满巷的幽香,确乎有几分月宫仙品的清逸。
回到家里,先去厨房做一碗桂花圆子羹。
珍珠大小的丸子,在沸水里浮沉片刻,勾兑了些许红糖和藕粉,捞起,洒上几粒桂花。盛在青瓷碗里,素白的圆子,金黄的桂,衬着雨日天光,竟也好看得紧。
倚在窗前,慢慢吃着。
圆子软糯,桂香清甜,暖意自喉间缓缓滑入,妥帖地安抚着舟车劳顿的倦意。雨丝自屋檐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一圈,又一圈,像时光无声的涟漪。
这样的午后,万物皆闲,连思绪也慢了半拍,仿佛自己也成了这秋日静景的一部分。
院中那棵桂树,在雨中别有韵味。
雨水顺着叶脉滑落,每一滴都晶莹,带着天光的碎影。偶有桂花簌簌落下,在积水的洼处,聚成小小的漩涡,旋即又被新的雨滴打散。
汪曾祺先生说:“桂花美在静,美在闲,美在从容不迫。”想来,这般美,原是要有一颗闲适的心,才能领受的。
这样的光景,最宜读书。随手翻开一册,张晓风的句子便跃入眼帘:“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想到这几日在医院里,睡眠并不好,愈发觉得健康可贵。此时有家可回,有桂可赏,有书可读,这世间,已然好得教人无话可说了。
傍晚,雨歇。云隙间透出夕照,给湿漉的院落镀上一层柔光。麻雀在枝头跳跃,震落一树水珠,也震落些许桂花,细碎的花瓣飘洒,宛如一幅淡墨疏笔的小品。
远楼隐于薄雾,近窗亮起灯火。暖黄的光,与清冷的暮色温柔对望。
夜色渐浓时,月出云开。清辉洒下,照见满地落桂。空气里的香,愈发清冽,混着泥土的气息,酿成一种秋日独有的、令人安心的味道。
“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周邦彦的词,大抵就是为此情此景而写的罢。于此秋夜,拥一院桂香,听隐约虫鸣,确乎有些神仙般的自在。
桂香年年,秋雨岁岁。而我,仍能在这寂静里,寻得内心淡淡的欢愉。这欢愉,不声张,却绵长,如品老茶,初觉平淡,回味方知余韵悠长。
或许,生活至境,便是于喧嚣尘世中,守得一隅寂静,并能于此寂静中,生出无限的清欢来。
正如简媜所言:“世间万物,莫不有它的秩序与道理,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静下心来,与之相认。”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用录的造句子(记|一窗秋色)》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