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怎么读音(原来我们都搞错了)

障怎么读音(原来我们都搞错了)

甲春柏 2025-10-16 游戏 12 次浏览 0个评论

现代美学家朱光潜说,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我们在诵读学习一首唐诗时,如果因为读音不准而破坏了格律、节奏,则反而不美了。

对于李商隐《隋宫》诗中“障泥”的“障”字,很多人都读错了,甚至误以为此诗犯“孤平”,破坏了格律美。且看诗歌原文: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此诗尾句“半作障泥半作帆”的“障”字,很多人读作zhàng。所谓“障泥”,就是马鞯,垫在马鞍之下,两边下垂用来障隔、阻挡泥土。

原来我们都搞错了,《隋宫》诗中“障泥”的“障”字不读zhàng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查阅商务印书馆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障”字只有一个读音zhàng,①阻隔,遮挡,如障碍;②用来遮挡、阻碍的东西,如屏障。

原来我们都搞错了,《隋宫》诗中“障泥”的“障”字不读zhàng

《现代汉语词典》中“障”字的读音注释

查阅商务印书馆第2版《古代汉语词典》:“障”字亦只有一个读音zhàng,①阻隔,堵,遮挡;②堤防,筑堤挡水;③边塞险要处御敌的城堡;④帷障;⑤幛子;⑥通“瘴”,瘴气。

原来我们都搞错了,《隋宫》诗中“障泥”的“障”字不读zhàng

《古代汉语词典》中“障”字的读音注释

对照以上两部《词典》,读者多半会理直气壮地说,“障”字就该读作zhàng,仄声。

此处涉及到古诗平仄(念zè)的知识,我们不妨花点时间了解一下: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均有四声,古音四声为平声、上(念shǎng)声、去声、入声,今音四声为阴平(也称上平、一声)、阳平(也称下平、二声)、上声(也称三声)、去声(也称四声)。

其中,古音平声为“平”,上声、去声、入声为“仄”。所谓“仄”,就是不平的意思。今音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

言归正传,“障泥”的“障”字,如果读作zhàng,则诗句“半作障泥半作帆”的平仄为“仄仄仄平仄仄平”。懂诗词格律的读者多半明白,此处犯了“孤平”,严重破坏了格律,是为大忌。

格律是唐诗的命脉所在,出格往往为世人所不喜。在科举时代,试帖诗哪怕做得再好,只要犯了“孤平”,直接被判为不及格。由此可见,古人对格律(特别是平仄)的遵守,几近于极致。

晚唐诗人李商隐所作《隋宫》这首诗尽管大家耳熟能详,但大多数人都解读错了,包括很多老师、家长、学生,不少课外辅导书籍也存在错误。

诗歌发展到晚唐之时格律已经非常成熟。事实上,大诗人李商隐精通格律,其所作之诗《隋宫》完全合律。倘若今人诵读其诗时却因误读而破坏了格律,实是不该!

读者可能要问,既然“障泥”的“障”字不应读zhàng,又当读什么?

在《平水韵》(古人的韵书)中,“障”字读zhàng时,隶属“去声二十三漾”韵部;“障”字读zhāng时,隶属“下平七阳”韵部。

至此我们不难得知,“障”字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障泥”的“障”字若读zhāng,平声,则诗句“半作障泥半作帆”的平仄变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就完全合律,不犯“孤平”了。

总结一下,在旧诗中,特别是对于盛唐之后的旧诗,若是用格律(特别是平仄)去判定读音,争议往往迎刃而解。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你一些启发,让你忍不住点赞、收藏、转发,鼓励我分享更多干货。

笔者“端崇”曾穷尽十余年功夫,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和上彊村民朱孝臧编选的《宋词三百首》,对每首诗词,均设有注音、格律(平仄、押韵、对仗)、注释、译文、赏析。

如果你想获得更多实用诗词知识,就来关注我的头条号“端崇诗词学堂”。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障怎么读音(原来我们都搞错了)》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