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曲折 (wěi wǎn qū zhé)
字面意思
(言辞、声音、道路等)婉转、柔和、不直截了当;弯曲、复杂、不直接。
深层含义
形容说话、写文章或办事的方式含蓄婉转,不直接坦率,而是迂回、绕弯子地表达。也常形容情节、故事的发展跌宕起伏,变化多端。强调的是一种非直线式的、富有层次和深意的表达或过程。
典故出处
这是一个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委婉”和“曲折”联合构成的成语,体现了汉语的韵律和强调效果。其概念古已有之,广泛应用于文学批评和日常话语中,但并无单一的特指出处。
结构分析
并列结构,“委婉”:(形容词)形容言词、声音等婉转、含蓄;“曲折”:(形容词)形容道路、情节等弯曲、复杂。 两者意义相近,并列连用,共同强化了“不直接、不简单”的核心含义。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拐弯抹角、旁敲侧击、含糊其辞(略带贬义)、一波三折(形容过程)
反义词: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直言不讳
易错点
1. “婉”的写法:是“婉转”的“婉”(女字旁),不要写成“宛然”的“宛”。
2. “折”的读音:读作 zhé(第二声),不要读成 shé(折本)或 zhē(折腾)。
3. 感情色彩:此成语为中性词。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是褒义(称赞其含蓄、有艺术性),也可以是贬义(批评其不坦率、效率低),需根据上下文判断。
文化冷知识
“委婉曲折”的审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曲径通幽”,忌讳一览无余;古典诗词讲究“含蓄蕴藉”,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书法艺术也讲究笔法的顿挫曲折。这种对“曲”的欣赏,体现了东方文化中内敛、深沉、富有层次感的审美哲学。
相关成语延伸
“一波三折”:原指书法中笔势的起伏变化,现多形容事情进行中阻碍、变化很多,曲折不平。它更侧重于过程的艰难和变化。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即话里没有明说但间接透露的意思。这是“委婉曲折”地说话希望达到的效果。
当代启示
1. 沟通的艺术:在人际交往中,有时“委婉曲折”地表达批评或敏感话题,比直来直去更能照顾对方情面,效果更好,是一种高情商的体现。
2. 叙事与创作:在文学、影视、游戏等创作中,“委婉曲折”的情节是吸引观众、增加作品张力和深度的关键手段。
3. 把握分寸:需要注意的是,过度使用“委婉曲折”也可能导致误解、效率低下或被视为缺乏诚意。关键在于审时度势,把握分寸。
经典哲思
这个成语体现了东方文化中“曲则全”的智慧(出自《道德经》)。老子认为,弯曲反而能保全,委屈反而能伸直。这种思维不强调硬碰硬的直接对抗,而是提倡以柔克刚、以迂为直的策略和生存智慧。“委婉曲折”正是这种哲学在语言和艺术上的具体表现。
总结
“委婉曲折”是一个形容表达方式或过程迂回婉转、不直接坦率的成语。它既是一种语言艺术和叙事技巧,也蕴含着东方文化独特的审美观和处世哲学。作为中性词,其价值取决于使用的 context(语境)和分寸感。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词语委婉什么意思(中国文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