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死亡和机器人》第三季应该是5月份最令影剧迷期待的作品。推出后口碑爆棚,一挽第二季的颓势。第三季中,最受关注、目前来看口碑也最高的一集,莫过于第九集《吉巴罗》。
先说一下剧情的梗概:丛林中一片心型湖泊里,住着一位遍身黄金宝石组成的美丽女妖。一群中世纪打扮的骑士来到丛林中,被女妖的歌声迷惑,纷纷投入湖中而死(这个设定显然借鉴了古希腊神话中的塞壬女妖),只有一位聋子骑士侥幸躲过一劫。聋骑士骑马逃亡,马被大树压倒,骑士步行逃命却逃不出丛林,乱闯一圈后又回到了湖边。疲惫的骑士在湖边入睡。而女妖很诧异自己的歌声没有迷惑骑士,认为骑士心地纯洁,因此爱上了他,在骑士入睡后走出湖底和骑士同眠。
丛林女妖的设定显然借鉴了古希腊神话中的塞壬女妖
天亮后二人同时醒来,女妖因羞涩而逃走,骑士发现了女妖全身黄金宝石,贪心大起一路追逐,女妖却将此举视为骑士爱上自己的举动。两人在瀑布边相遇,女妖向骑士跳起了充满爱情意味的舞蹈,骑士却趁机杀死了女妖,夺走其全身的黄金,将女妖尸体推入河中。女妖尸体返回湖面,湖中涌出血水,复活了女妖。携带珠宝的骑士无意中也喝了血水,治好了耳聋。此时女妖发现了负心的骑士,再次唱起凄厉的复仇之歌,这一次骑士和他的同伴一样被歌声迷惑,葬身湖底。
短短十来分钟的动画短剧,主题涉及到殖民、爱情、背叛、人性。全剧没有一句台词,全部通过舞蹈等肢体语言推动情节。在推出后受到许多影剧迷的狂热追捧。目前网上关于此剧已经有了不少解读和分析。所谓诗无达诂,这些解读都很精彩,但有些知识点,似乎有人搞错了。下面具体说说。
1.首先,吉巴罗Jibaro应该是骑士的名字而不是女妖的名字。本剧导演阿尔贝托·米尔戈(Alberto Mielgo)是西班牙人,西班牙语中以o结尾的都是阳性词,女性的名字多以a结尾。可见这是个男性的名字。考虑到剧情,应该是聋骑士的名字。
有人考证Jibaro在波多黎各地方有农民的含义。故事的背景,显然发生在波多黎各这个国家出现之前。所以我认为这个名字应该就是男主的名字。但作为现代西班牙人,导演选用这个名字确实也有深意。因为Jibrao实际上也是西班牙殖民者对于加勒比地区土著的称呼。
吉巴罗导演阿尔贝托·米尔戈(Alberto Mielgo)
2.关于殖民主义主题。导演本人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殖民主义主题对于《吉巴罗》来说是一种过度解读。考虑到骑士团浓烈的基督教意向(宗教意向明显的长老)、中世纪风格浓郁的长剑和盔甲(有人说剑是西班牙伊比利亚双手剑,其实不是,剑身靠近剑柄的位置没有两刃的突起。盔甲也不是真正的西班牙盔甲),以及女妖造型的异教色彩,认为骑士团队是一支西班牙殖民者的队伍或许不无道理。但注意剧中的树林并非南美丛林,里面的树木叶子显然都是亚寒带或温带的乔木(叶片都比较小)。所以认为这个故事发生在欧洲也是可以的。
聋骑士的长剑和盔甲都具有中世纪风,但又都似是而非
故事发生的丛林显然不是南美丛林
似乎更像北美丛林
3.关于女妖的设定。女妖以歌声迷惑行人的设定来自于塞壬女妖,但造型又充满南美、印度乃至东南亚风格的混合。这也加深了观众对殖民主义主题的坚定。所以我认为从殖民角度解读本片并不算过度解读。但是需要注意,女妖似乎并非滥杀无辜。片中一个镜头:骑士团发疯后骑马闯入湖中淹死,但同样听到女妖声音的马却活了下来。可见女妖的歌声只对贪婪的人有效,对于马是无效的。从后面女妖爱上骑士的桥段,似乎歌声对心灵纯洁的人也是无效的——不知有没有这样的人。
4.关于聋骑士是否爱上女妖,我觉得显然是否定的。片中骑士剥取黄金的镜头,完全是用剖鱼刮鳞的方法,可见在骑士眼中女妖只是个浑身长满黄金的动物,根本连人都不算。这样强化了影片的悲剧色彩。
5.关于短片的爱情主题和性心理学的诸多隐喻,网上的分析其实已经很多了,这里不多赘述。但有一个似乎还没有太多人提到,就是片中女妖的舞蹈,以及被女妖迷惑的男性模仿的舞蹈,动作明显模仿古典芭蕾舞剧《吉赛尔》。而《吉赛尔》又恰恰讲的是一个农家少女被贵族追求、玩弄而后抛弃,最终发疯自杀的悲惨故事。实际上《吉巴罗》可以视为神话版的《吉赛尔》(连名字都很难说是否有意戏仿)。只不过,这一次,渣男甚至连她的身子都不馋,馋的只是她身上的钱罢了。
6.关于片中女妖的形象,中国人看来可能真心缺乏美感。但是欧美社会对“东方”的想象就是如此:过分的奢靡、华丽、张扬欲望。好莱坞的《摘金奇缘》,中国人看到满屏幕的金灿灿总觉得很土,美国人真心就觉得那是亚洲有钱人的审美。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塞壬的含义(凄美惊艳的人性哀歌关于吉巴罗几个容易被误解的小知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