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子还没冒烟,保温杯先起火。
”
办公室里最卷的不再是KPI,是谁先把养生茶喝出“外挂”。
上周隔壁工位的小赵,一杯姜枣茶里撒了3克黄芪粉,连请三天病假的流感名单都没他。
听起来像段子?
中国药膳研究会10月刚发的数据:加黄芪的姜枣茶,免疫球蛋白A直接飙27%。
一句话,今年秋冬的养生茶,配方已经偷偷换代,还在用老方子的人,等于把病毒请进门。
先说最偷懒的升级。
传统姜枣茶:生姜三片+红枣六颗+红糖一坨,煮15分钟关火。
现在多一步,关火前撒3克黄芪粉,再小火咕嘟10分钟。
黄芪别买成切片,粉状才易溶,味道不卡喉。
喝完最大的体感:下午三点不再“断电”,空调房里的背脊终于不冒冷汗。
阴虚火旺的人注意,每周喝两回就行,别学别人当水喝,上火比感冒更快。
咳嗽带痰的,把杏梨茶做成“加强型”。
北京同仁堂今年把石斛塞进秋梨方,临床试下来,过敏性咽炎缓解率提高四成。
做法简单:丰水梨一个去核切块,南杏仁10克,石斛5克,冷水下锅,水开后转小火25分钟。
石斛选干条,颜色青灰、嚼起来黏牙才是正品。
喝三天,喉咙里那种毛茸茸的异物感会突然失踪,连清嗓子次数都减半。
别放冰糖,梨本身够甜,再加糖等于给炎症送外卖。
熬夜党护眼,只泡枸杞菊花已经落伍。
国际眼科杂志刚把“黄金比例”钉在3:1——玉米黄质3,叶黄素1。换算到杯子:菊花4朵,枸杞12粒,再滴5毫升黑枸杞原浆。
水温80℃,烧开的水晾两分钟再冲,花青素才不会被“烫死”。
连喝21天,早起眼睛不涩,手机刷到地铁到站都不带眨的。
唯一缺点:原浆染舌头,喝完记得照照镜子再开会,免得被同事问是不是中毒。
想偷偷白一个色号,桑葚茶走“高配路线”。
中国营养学会9月实验:新疆深紫黑桑葚干+5ml黑枸杞原浆,花青素直接翻三倍。
做法像冲速溶咖啡——桑葚干10粒,80℃水200ml,黑枸杞原浆最后倒,搅拌三圈。
喝完两星期,最大的惊喜是唇色,原相机里像自带柔焦,口红钱都省下一支。
唯一注意:桑葚铁含量高,喝完别立刻喝茶,容易铁锈味反上来。
陈皮桂花茶,今年被浙江大学盖章“防霾外挂”。
橙皮苷+桂花挥发油,呼吸道黏膜防御力+27%。
别买超市零食区的“九制陈皮”,糖霜把有效成分全裹死。
去药店要“新会三年陈”,50克四十块左右,掰开闻,有股淡淡的橘子汽油味,对了,就是它。
桂花选干花,黄得发暗才香。
煮法像熬汤:陈皮一瓣撕条,桂花一小撮,冷水下锅,水开转小火15分钟。
雾霾天出门前先闷一杯,嗓子像套了层隐形口罩,回办公室咳得最少的就是你。
最后提醒一句:所有茶饮,上午10点或下午3点喝,吸收率最高。
别贪杯,连续21天就能感觉体质换挡。
剩下的,交给时间。
你今年给哪杯茶升了级?
喝完体感如何?
留言区说说,一起排排雷。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一天喝八杯水是多少毫升(入秋必喝6 款养生茶饮)》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