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字怎么读(说驭与御)

驭字怎么读(说驭与御)

诸葛宏壮 2025-10-15 智能 7 次浏览 0个评论

说“驭”与“御”

说“驭”与“御”

“驭”与“御”同音同根,都带着“控制、驱使”的内核,却在汉字演变中走出了不同的格局——一个扎根于具体的操控,一个升华为复杂的文化符号,藏着古人对“掌控”的多层理解。

“驭”字的字形直白得像一幅简笔画:左边是“马”,右边是“又”(代表手),合起来便是“用手控制马匹”。它的本义就是“驾驶马车”,从一开始就锚定在具体的动作上。无论是“驭手”握着缰绳驱马前行,还是“驾驭”一词从“控马”引申为“支配事物”,比如“驭下有方”“驭权之术”,都没脱离“亲手操控”的实感。它像个专注的工匠,眼里只有手中的工具与要达成的目标,语义始终围绕“具体的掌控行为”展开,范围虽窄,却精准有力。

“御”的起点与“驭”相同,本义也是“驾驶马车”,但它的演变路径却一路拓宽,渐渐染上了礼仪与权力的色彩。甲骨文里,“御”是“彳”(道路)、“卩”(人)与“止”(脚)的组合,描绘“人沿路驾车”的场景;后来小篆字形加入“示”(代表祭祀、神明),让它与帝王之事有了联结——古代驾车是重要的军事与礼仪技能,常由君王近臣执掌,“御”便顺理成章成了帝王专用的敬称。于是有了“御驾亲征”的威严,“御笔”“御膳”的专属,“百官御事”中“治理政务”的权重;又因驾车者需防备前路风险,“御”还衍生出“抵挡”的含义,如“防御”“御寒”“御敌于国门之外”,从“主动掌控”延伸到“被动守护”。它不再是单纯的“控马”,而是成了权力、礼仪与防御的集合体,语义的广度与深度远超“驭”。

区分二者,关键在“场景”与“层次”。“驭”是接地气的具体动作,你可以说“驭马”“驭车”,却不能说“驭驾”“驭敌”;“御”是带光环的抽象概念,“御驾”“御笔”沾着帝王气,“防御”“御寒”透着守护意,这些语境里,“驭”都无法替代。最常见的错误是把“防御”写成“防驭”,须知“防御”的“御”取“抵挡”之义,与“马”无关,“防驭”本就是不存在的词。

从“驭”的“亲手控马”到“御”的“帝王专属”与“抵御外敌”,两个字恰似掌控的两种境界:一个专注于“如何做”,一个思考“为谁做”“为何做”。它们从同一个动作出发,却一个守着本真的具体,一个奔向宏大的抽象,在细微的差异里,藏着汉字与文化共生的智慧。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驭字怎么读(说驭与御)》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