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与氢氧化钠离子方程式(高中化学铝元素的100个核心知识点)

铝与氢氧化钠离子方程式(高中化学铝元素的100个核心知识点)

枝半青 2025-11-22 财经 1 次浏览 0个评论

100个高中化学关于铝元素的核心知识点。这些内容涵盖了铝的原子结构、单质性质、重要化合物、冶炼原理、实验现象以及应用等各个方面。

模块一:铝的原子结构与单质物理性质

元素符号:Al原子序数:13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第IIIA族(硼族)原子结构示意图:(+13) 2 8 3电子排布式:1s² 2s² 2p⁶ 3s² 3p¹ 或 [Ne] 3s² 3p¹常见化合价:+3价晶体结构:金属晶体,面心立方堆积。颜色与状态:银白色金属固体。密度:较小(约2.7 g/cm³),属于轻金属。导电性:良好,仅次于金、银、铜。导热性:良好。延展性:良好,可拉成丝、压成箔。熔点:较低,约660℃。沸点:约2467℃。

模块二:铝单质的化学性质(重点)

(一)与氧气的反应(钝化现象)

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₂O₃)保护膜。该保护膜能阻止铝被进一步氧化,此现象称为“钝化”。在纯氧中或高温下,铝能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铝:4Al + 3O₂ ==点燃== 2Al₂O₃。

(二)与酸的反应

与稀盐酸、稀硫酸等非氧化性酸:反应生成氢气。 2Al + 6H⁺ == 2Al³⁺ + 3H₂↑在常温下,遇浓硫酸、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故可用铝制容器储运浓硫酸、浓硝酸。钝化膜能被加热或某些阴离子(如Cl⁻)破坏。

(三)与强碱溶液的反应(两性金属的体现)

铝能与强碱(如NaOH、K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反应分两步: 氧化膜被溶解:Al₂O₃ + 2OH⁻ == 2AlO₂⁻ + H₂O 铝与水反应:2Al + 6H₂O == 2Al(OH)₃ + 3H₂↑ 生成的Al(OH)₃是两性氢氧化物,继续与碱反应:Al(OH)₃ + OH⁻ == AlO₂⁻ + 2H₂O总反应方程式:2Al + 2NaOH + 6H₂O == 2NaAlO₂ + 4H₂O + 3H₂↑ (NaAlO₂为偏铝酸钠)简化离子方程式:2Al + 2OH⁻ + 6H₂O == 2AlO₂⁻ + 3H₂↑ + 4H₂O 或 2Al + 2OH⁻ + 2H₂O == 2AlO₂⁻ + 3H₂↑

(四)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铝热反应)

铝粉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如Fe₂O₃, V₂O₅, Cr₂O₃, MnO₂等)的剧烈反应。反应特点: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金属呈熔融状态。铝热反应的典型方程式:8Al + 3Fe₃O₄ ==高温== 9Fe + 4Al₂O₃ (最常用) 2Al + Fe₂O₃ ==高温== 2Fe + Al₂O₃应用:焊接钢轨、冶炼高熔点金属(如钒、铬、锰)。

(五)与水的反应

由于表面氧化膜的存在,常温下铝与水几乎不反应。除去氧化膜后(如用Hg²⁺盐处理),铝与水迅速反应生成氢气。

(六)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能与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如:2Al + 3Cu²⁺ == 2Al³⁺ + 3Cu。

模块三:铝的重要化合物

(一)氧化铝(Al₂O₃)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熔点高(2054℃),硬度大(俗称刚玉)。化学性质:两性氧化物。与强酸反应:Al₂O₃ + 6H⁺ == 2Al³⁺ + 3H₂O与强碱反应:Al₂O₃ + 2OH⁻ == 2AlO₂⁻ + H₂O天然存在形式:刚玉(红宝石含Cr³⁺,蓝宝石含Fe²⁺、Ti⁴⁺)。用途:耐火材料、耐磨材料、人造宝石、电解冶炼铝的原料。

(二)氢氧化铝(Al(OH)₃)

物理性质:白色胶状沉淀。化学性质:两性氢氧化物。与酸反应(体现碱性):Al(OH)₃ + 3H⁺ == Al³⁺ + 3H₂O与强碱反应(体现酸性):Al(OH)₃ + OH⁻ == AlO₂⁻ + 2H₂O热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2Al(OH)₃ ==△== Al₂O₃ + 3H₂O制备:实验室常用铝盐与氨水反应:Al³⁺ + 3NH₃·H₂O == Al(OH)₃↓ + 3NH₄⁺(因为Al(OH)₃不溶于弱碱,此方法可制得纯净的Al(OH)₃)用途:胃药(中和胃酸)、净水剂(胶体具有吸附性)。

(三)铝盐

1. 硫酸铝(Al₂(SO₄)₃)

易溶于水,发生水解使溶液呈酸性:Al³⁺ + 3H₂O ⇌ Al(OH)₃(胶体) + 3H⁺与可溶性碳酸盐/碳酸氢盐发生双水解反应: 2Al³⁺ + 3CO₃²⁻ + 3H₂O == 2Al(OH)₃↓ + 3CO₂↑ Al³⁺ + 3HCO₃⁻ == Al(OH)₃↓ + 3CO₂↑与可溶性硫化物发生双水解:2Al³⁺ + 3S²⁻ + 6H₂O == 2Al(OH)₃↓ + 3H₂S↑用途:净水剂(利用水解产生的Al(OH)₃胶体吸附悬浮物)。

2. 明矾(KAl(SO₄)₂·12H₂O)

化学式:KAl(SO₄)₂·12H₂O,属于复盐。复盐定义: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溶于水能解离出所有简单离子。电离方程式:KAl(SO₄)₂ == K⁺ + Al³⁺ + 2SO₄²⁻水溶液性质与硫酸铝相似,因Al³⁺水解而显酸性。用途:净水剂、食品膨松剂。

3. 氯化铝(AlCl₃)

共价化合物,熔点较低,易升华。无水AlCl₃在有机合成中常用作催化剂(如傅-克反应)。易潮解,并剧烈水解。

(四)偏铝酸盐(如NaAlO₂)

偏铝酸根离子:AlO₂⁻。与酸反应: 向偏铝酸盐中滴加少量稀盐酸:AlO₂⁻ + H⁺ + H₂O == Al(OH)₃↓ 继续滴加过量盐酸,沉淀溶解:Al(OH)₃ + 3H⁺ == Al³⁺ + 3H₂O与CO₂反应(重要!): AlO₂⁻ + CO₂(过量) + 2H₂O == Al(OH)₃↓ + HCO₃⁻ (常用) 2AlO₂⁻ + CO₂(少量) + 3H₂O == 2Al(OH)₃↓ + CO₃²⁻与铝盐反应:Al³⁺ + 3AlO₂⁻ + 6H₂O == 4Al(OH)₃↓

模块四:铝的冶炼与存在

(一)存在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仅次于氧和硅)。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主要矿物是铝土矿(Al₂O₃·xH₂O),含少量Fe₂O₃和SiO₂等杂质。

(二)冶炼(霍尔-埃鲁法)

原料:纯净的氧化铝。助熔剂:冰晶石(Na₃AlF₆),用于降低氧化铝的熔点。反应原理:电解熔融的氧化铝。设备:电解槽,阳极是碳棒,阴极是电解槽壁(碳素材料)。主要反应: 阴极(得到电子):Al³⁺ + 3e⁻ == Al(还原反应) 阳极(失去电子):2O²⁻ - 4e⁻ == O₂↑(氧化反应)总反应式:2Al₂O₃(熔融) ==通电,冰晶石== 4Al + 3O₂↑注意:阳极碳棒会与生成的氧气反应消耗:C + O₂ == CO₂,故需定期更换。

模块五:铝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铝三角”)

这是高中化学的核心图像,必须熟练掌握。

“铝三角” 指 Al³⁺、Al(OH)₃、AlO₂⁻ 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71. Al³⁺ → Al(OH)₃

途径:加适量碱(OH⁻)或氨水。离子方程式:Al³⁺ + 3OH⁻ == Al(OH)₃↓ 或 Al³⁺ + 3NH₃·H₂O == Al(OH)₃↓ + 3NH₄⁺

72. Al(OH)₃ → Al³⁺

途径:加强酸。离子方程式:Al(OH)₃ + 3H⁺ == Al³⁺ + 3H₂O

73. Al(OH)₃ → AlO₂⁻

途径:加强碱。离子方程式:Al(OH)₃ + OH⁻ == AlO₂⁻ + 2H₂O

74. AlO₂⁻ → Al(OH)₃

途径:通入足量CO₂或加少量酸。离子方程式:AlO₂⁻ + CO₂ + 2H₂O == Al(OH)₃↓ + HCO₃⁻

75. AlO₂⁻ → Al³⁺

途径:加强酸(需过量)。离子方程式:AlO₂⁻ + 4H⁺ == Al³⁺ + 2H₂O

76. Al³⁺ → AlO₂⁻

途径:加强碱(需过量)。离子方程式:Al³⁺ + 4OH⁻ == AlO₂⁻ + 2H₂O

模块六:重要实验现象与离子检验

向AlCl₃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胶状沉淀,后沉淀溶解。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₃溶液:开始无明显现象(因生成AlO₂⁻),后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向NaAlO₂溶液中通入CO₂:产生白色胶状沉淀。向NaAlO₂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Al³⁺的检验: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能溶于过量NaOH溶液。更可靠的Al³⁺检验:先加过量氨水,生成白色沉淀(Al(OH)₃),该沉淀不溶于氨水,但能溶于强碱。

模块七:综合应用与易错点

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镁条和氯酸钾的作用:提供高温引燃。不能用氧化铝坩埚熔融NaOH、Na₂CO₃等碱性物质,因Al₂O₃会与它们反应。泡沫灭火器原理:利用Al₂(SO₄)₃溶液和NaHCO₃溶液混合,发生双水解产生CO₂和Al(OH)₃泡沫。实验室制备Al(OH)₃宜用铝盐与氨水反应,而不用铝盐与强碱,因强碱用量不易控制。明矾净水原理:Al³⁺水解生成Al(OH)₃胶体,吸附水中悬浮颗粒并沉降。铝制品不宜长期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防止保护膜被破坏后继续反应。铝的合金:质轻、强度高、耐腐蚀,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日用品。氧化铝的多种晶型:α-Al₂O₃(稳定,刚玉)、γ-Al₂O₃(活性氧化铝,催化劑载体)。铝是活泼金属,但抗腐蚀性强,原因在于其表面的氧化膜。区分“两性”和“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如Al、Al₂O₃、Al(OH)₃是两性,而NaHCO₃等不是两性。铝盐溶液蒸干灼烧后得到Al₂O₃,因为Al³⁺水解生成Al(OH)₃,灼烧分解为Al₂O₃。偏铝酸盐溶液蒸干得到NaAlO₂,但若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会吸收CO₂生成Al(OH)₃。Al³⁺与OH⁻、CO₃²⁻、S²⁻、AlO₂⁻等因发生双水解或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AlO₂⁻与H⁺、NH₄⁺、Al³⁺、Fe³⁺等因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理解图像题:如向含Al³⁺、Mg²⁺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沉淀量的变化曲线。计算题:涉及铝与酸、碱反应生成H₂的定量关系,注意讨论过量问题。工业上提纯铝土矿(除杂Fe₂O₃、SiO₂)的原理(碱溶法)。

希望这份详尽的知识点梳理能帮助你构建起关于铝元素的完整知识体系!建议你结合“铝三角”关系图进行理解和记忆,并通过练习来巩固。

高中化学铝元素的100个核心知识点

高中化学铝元素的100个核心知识点

高中化学铝元素的100个核心知识点

高中化学铝元素的100个核心知识点

高中化学铝元素的100个核心知识点

高中化学铝元素的100个核心知识点

#晒图笔记大赛#​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铝与氢氧化钠离子方程式(高中化学铝元素的100个核心知识点)》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