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里的手机明年可能就得改名“玻璃芯”,别惊讶,英特尔把量产日程一把拉到2025,下半年就能在服务器里见到它,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五年,这速度连他们自己人都说“像按了快进键”。
玻璃基板不是新概念,但过去卡在“打孔”这一步。
激光要在不到头发丝粗的玻璃上钻出几十万只垂直通道,稍偏一微米整块报废。
英特尔这次拉来德国LPKF,把激光诱导蚀刻的节拍从“哒哒哒”变成“嗡嗡嗡”,效率翻三倍,成本直接砍到膝盖。
简单说,以前一天只能做一块试验田,现在一条产线能铺出整个楼盘。
更狠的是长电科技,四月偷偷放出FO-PLP大招,1.2米×1.2米大玻璃一次性摆一千颗芯片,像摊煎饼,良率还飙到98.5%。
海思已经拿它跑完可靠性测试,功耗降三成,厚度削0.15毫米,留给电池的空间够你再刷两小时短视频。
别小看这零点几毫米,在寸土寸寸金的机身里,它就是救命稻草。
苹果当然没闲着,五月跟康宁签独家协议,把iPhone 18 Pro的A20提前锁进玻璃怀抱。
测试机跑《原神》帧率稳成直线,GPU性能暴涨55%,功耗却反向砍30%,库克在内部邮件里只写了两个词:cooler & thinner。
翻译过来就是“不烫手,还能更薄”,果粉听了直接高潮。
有人担心玻璃易碎,其实恰恰相反。
玻璃热膨胀系数只有有机基板的十分之一,高温不变形,信号跑得飞快,像给电子修了条不限速高速。
散热更是吊打传统ABF,AI芯片堆到十六层也能压住温度,数据中心老板笑得最开心——省下的电费够再给员工发一轮年终奖。
竞争地图已经 redraw。
英特尔抢跑,台积电宣布2025试产,三星连夜把“玻璃小组”升级成“玻璃事业部”。
中国厂商这次没再跟跑,长电、华天、通富一起上桌,直接掀盘子。
谁能先拿下玻璃基板,谁就握住下一个十年算力阀门,道理粗暴又简单。
对普通人意味着啥?
手机更轻、续航更长、发热更低只是前菜。
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AR眼镜的光波导、甚至你家里的Wi-Fi 8路由器,都会因为玻璃基板把性能拉满、体积砍半。
芯片不再只是藏在主板里的黑方块,它正变成一块透明的玻璃,悄悄把算力塞进生活的每条缝隙。
所以下次摔手机前先别心疼,那块玻璃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值钱得多——它里面跑着的,是整整一个未来的缩影。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thinner怎么翻译(别小看这块玻璃英特尔三星疯狂布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