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经典之作,以 20 世纪 20 年代军阀混战时期的北京为背景,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描绘了一幅底层人民生活的悲惨画卷。书中老舍先生写下的诸多金句,如同一把把锐利的手术刀,剖析着社会的痼疾与人性的复杂。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命运似乎并不遵循公平的法则。祥子勤劳、善良,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过上体面的生活。可现实却一次次将他的梦想击碎,买车的钱被军阀抢走,被孙侦探敲诈。穷人在生活的泥沼中苦苦挣扎,却难以摆脱厄运的纠缠。“穷人的命,他似乎看明白了,是枣核儿两头尖: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只有中间的一段,年轻力壮,不怕饥饱劳碌,还能像个人儿似的。” 这是对底层人民命运的精准概括,生活的苦难如影随形,让人看不到尽头。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 在生存的压力下,人性中的丑恶被无限放大。祥子从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青年,逐渐变得自私、懒惰、狡猾。他在虎妞的逼迫下无奈成婚,又在小福子死后彻底沉沦。周围的人也大多麻木不仁,对他人的苦难冷眼旁观。“这些人的心中没有好歹,不懂得善恶,辨不清是非,他们死攥着一些礼教,愿被称为文明人;他们却爱看千刀万剐他们的同类,像小儿割宰一只小狗那么残忍与痛快。” 这种人性的扭曲,既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哀。
“希望使他快活,恐惧使他惊惶,他想睡,但睡不着,四肢像散了似的在一些干草上放着。” 祥子最初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如同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然而,一次次的打击让他陷入了无尽的恐惧与绝望之中。“明天只是今天的继续,明天承继着今天的委屈。” 他看不到生活的转机,只能在日复一日的痛苦中煎熬。但即便如此,祥子也曾有过反抗的念头,“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 只是在强大的社会现实面前,他的反抗显得如此无力。
《骆驼祥子》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老舍先生用他的笔,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残酷、人性的复杂。它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同时也要对社会的不公保持警醒。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对希望的追求,因为只有希望,才能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骆驼祥子读后感600字初二水平(于苦难中洞察人生读骆驼祥子有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