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派遣证有什么后果?(劳务派遣要被清退这3类岗位不受影响)

没有派遣证有什么后果?(劳务派遣要被清退这3类岗位不受影响)

委兰蕙 2025-10-08 教程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劳务派遣要被清退?这3类岗位不受影响,从业者该提前做啥准备

前几天刷到安徽人社厅通报的案例,一家公司搞“假外包真派遣”拖欠工资,最后被法院强制执行2025900元才了事。紧接着就有做派遣工的亲戚来问我:“是不是劳务派遣要全面清退了?我在厂里干了三年,会不会失业?”

其实这事儿真不是“一刀切”。人社部4月份联合五部门开展专项行动,明说整治的是“违规滥用”,不是要取消劳务派遣。全国5800万派遣从业者里,八成以上都在合规岗位上,真正要整改的只是那些把核心岗交给派遣工、超比例用工的乱象。今天就用权威案例和新规,跟大家说清楚哪些岗位安全,该做什么准备。

这三类岗位稳得住,有权威标准可查

劳务派遣只允许在“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上用,这是《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写死的,2025年新规只是把标准卡得更细了。这三类岗位只要合规,压根不用慌:

1. 临时性岗位:6个月是硬杠,滚动签约算违规

这类岗位是应对短期需求的,比如电商大促的分拣员、食品厂的旺季包装工,岗位存续时间绝对不能超过6个月。大连有家食品厂每年春节前招20名派遣包装工,合同写着“工期3个月,应对年货旺季”,这就是合规操作。

但别信“一年一签算短期”的鬼话。北京有家制造厂把12名员工的5年工龄拆成5次一年期合同,去年被查处后不仅罚了款,还得补经济补偿。记住,哪怕换着名目签合同,只要实际干超过6个月,就是违规。

2. 辅助性岗位:非核心+公示备案,缺一不可

像后勤保洁、前台接待这些给主营业务打配合的岗位才算辅助岗,但不是企业说算就算。大连明确要求,这类岗位得先开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公示至少5天,再报人社部门备案才行。我朋友公司招前台,就是按这流程走的,完全合规。

要是你在手机厂干电池性能测试这种核心岗,签的却是派遣合同,那可得当心。去年深圳有家企业把核心生产线的派遣工工资压到正式工的60%,还不缴公积金,被举报后罚了50万,补了3年社保和公积金。这种情况直接要企业拿“辅助岗位备案回执”,拿不出来就是违规。

3. 替代性岗位:只替临时离岗的正式工

正式员工休产假、脱产培训时,派遣工临时顶替的岗位算替代性岗位,替代时间不能超过正式员工离岗时间。大连某银行的柜员休产假,招派遣工顶替一年,合同写得清清楚楚,这就合规。

但有些企业会耍手段,让正式司机“待岗”只发最低工资,再招派遣工干活。这种“逼退正式工再替代”的操作,不仅要清退派遣工,企业还得赔正式员工损失。入职前最好让企业出示正式员工的离岗证明,没有就别签合同。

别等政策找上门,这4步准备必须做

专项行动截至7月底已经查处1200多起违法案件,吊销32家公司许可证,与其慌着打听消息,不如主动行动。结合新规和身边案例,这4步一定要落实:

1. 先查岗位和公司合不合规

第一步就查两样:一是派遣公司有没有《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注册资本得够200万,没有的都是“黑中介”;二是打12333问岗位性质,比如你在互联网公司干技术岗,十有八九是违规的。

武汉的焊工老李就很机灵,发现自己在核心技术岗却签派遣合同,赶紧收集岗位说明书、技术证书,最后不仅转正,企业还补了社保差额。主动核查比等通知强多了。

2. 证据攒好,维权时能当硬通货

日常要存三类东西:工牌、考勤记录(钉钉截图也行)、工作群聊天记录,证明你受谁管理;工资条、银行流水(包括私人账户转账),证明同工不同酬;合同里的岗位性质、工期条款,防止企业耍赖。

杭州的周师傅在物流仓库干4年,公司每年换一家派遣公司签合同,裁员时说没赔偿。结果他拿出4年的工牌和流水,仲裁时直接认定“连续用工”,追回4个月工资补偿金。这些东西平时不起眼,关键时候能救命。

3. 抓住过渡期,主动要转正

新规给了企业到2026年底的过渡期,超比例的派遣工要逐步消化,这正是转正的好机会。连续在同一单位干满2年,或者在核心岗、高危岗干活的,都能申请转正式工。

北京的保安老张连续签3次派遣协议,带着合同找企业谈判,最后成功转正还补了工龄工资。别等着企业主动提,自己的权益得自己争取。

4. 警惕“假外包真派遣”的坑

现在不少企业把派遣改成“外包”,但只要你还听用工单位指挥、用他们的考勤系统,就是“假外包”。苏州的小李跟外包公司签合同,却在电子厂核心线干活,受伤后两边甩锅,最后他拿出钉钉记录和工牌,法院判两家连带赔偿12万。

记住,外包员工该由外包公司管,用工单位插手管理就是违法。遇到这种情况,直接收集证据找劳动监察部门,今年上海光这类案件就查处46起,追回230多万损失。

政策不是砸饭碗,是帮你护权益

刚开始我也以为政策要“一刀切”,但看了这么多案例才明白,整治的是那些把派遣工当“廉价劳动力”的企业。以前有些企业社保按最低缴,工资比正式工少一半,现在新规要求“同工同酬”,社保得按用工单位所在地标准交,超了就得罚。

最高法最近还明确,哪怕员工签了“自愿不缴社保”协议,这约定也是无效的,企业照样得补社保给赔偿。这哪是砸饭碗,明明是给咱们的权益上了保险。

合规的岗位根本不用怕,真正该慌的是违规用工的企业。与其天天担心失业,不如花半小时查下自己的岗位性质,攒好证据,真有问题也能有理有据维权。

大家身边有派遣工朋友吗?有没有遇到过“假外包”“社保没缴够”的情况?或者对岗位合规性还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避坑,把该得的权益攥在手里。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没有派遣证有什么后果?(劳务派遣要被清退这3类岗位不受影响)》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