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买茶叶什么梗(茶圈 4 句 坑人话 专骗新手弄懂这些)

买不买茶叶什么梗(茶圈 4 句 坑人话 专骗新手弄懂这些)

公西惜文 2025-10-04 科学 2 次浏览 0个评论

茶圈 4 句 “坑人话” 专骗新手!弄懂这些,买茶再也不花冤枉钱

陆羽在《茶经》里早说过,“茶之出” 要看门道 —— 上佳的茶长在烂石地,中等的生在砾石土,最差的才长在黄土里。说到底,判断一款茶好不好,核心还是看产地的土壤气候,再加上后期的制作工艺。

可现在去茶店逛、去茶展看,总能听到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说法。“不苦不涩就不是正经茶”“野生的茶才是好东西”“茶农自己做的茶,品质肯定有保障”…… 不少商家把这些话包装成 “茶圈黑话”,仿佛你听不懂,就说明你不懂茶。结果想踏踏实实买款好茶喝的人,反倒被这些话绕进去,花了冤枉钱。

前阵子我朋友还找我帮忙品一款茶,说他挑了好几天才选定的。我刚喝一口,那苦涩感就粘在舌头上,半天都散不开,连半点回甘的影子都没有。我忍不住问他:“这茶怎么这么苦这么涩啊?” 结果他特认真地说:“商家说了,不苦不涩不是茶,这才说明茶够正宗!” 看着他那深信不疑的样子,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 这哪儿是正宗啊,分明是商家用 “行话” 掩盖茶的劣质,也就骗骗他这种刚入茶圈的小白。老茶友要是碰到这么说话的店,早转身走了。所以新手想不被骗,还真得提前搞懂这些 “套路话”。

茶圈 4 句 “坑人话” 专骗新手!弄懂这些,买茶再也不花冤枉钱

第一句坑话:“不苦不涩不是茶”

每次听到有人说这话,我都想反问一句:“你喝过真正好的白茶吗?” 真不是我抬杠,这话纯属没根据。就拿太姥山的优质白茶来说,入口时确实会有一点淡淡的涩味,但最多两秒钟,回甘就会慢慢冒出来,这才是好白茶该有的味道。

茶叶里本来就有茶多酚和咖啡碱,带点微涩很正常,但这种涩感应该是转瞬即逝的,留下的更多是茶叶本身的清甜和爽口,越喝越觉得润,就算连续泡好几泡,回甘也不会断。可有些商家卖的茶,喝着跟嚼生树叶似的,涩得舌头都发麻,连半点回甘都没有,还硬说 “这就是茶的本味,懂茶的人才喝得来”。

其实这哪是茶的本味啊?要么是茶叶原料太差,采了太老的叶子和粗梗,里面的苦涩物质太多;要么是制作工艺没做好,或者存茶的时候出了问题,导致苦涩物质没法转化。所以大家买茶别被这话唬住,重点还是看茶的品质,涩得发苦还没回甘的,再便宜也别要。

第二句坑话:“这茶虽然香不好,但韵好”

上个月我应朋友邀请去茶室喝茶,碰到一位刚入茶圈的小白。他说自己刚买了一款白茶,觉得性价比特别高,就是闻着没什么香气。我一问才知道,当时店家跟他说 “这茶虽然不香,但胜在韵足,好茶看韵不看香”。我当时就忍不住说了句:“连香味都没有,哪儿来的韵啊?” 看样子,他又是被 “茶圈话术” 骗了的受害者。

真正的茶韵,从来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茶叶的香气、入口的口感,还有咽下去后喉间的感受,三者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独特体验。就像白茶的 “高山韵”,指的是喝的时候那种特有的鲜爽清冽的感觉;再比如正岩的武夷岩茶,先是兰花香绕着鼻尖转,入口醇厚还不涩,咽下去之后回甘特别明显,这才叫 “岩韵”。

可要是一款茶本身没什么香味,甚至还带着仓味、烟味,或者霉味,商家还硬说 “韵好”,那本质就是这茶没什么优点可言,只能靠胡扯蒙人。所以大家选茶的时候,先闻闻干茶的香味,连自然茶香都没有的茶,就别指望它有什么 “韵” 了。

第三句坑话:“野生茶才是好茶”

这话听着好像挺有道理,其实一点依据都没有。很多茶友觉得,野生茶树没人管,天然无污染,肯定比人工种的茶好。但说实话,除非你有十几年的喝茶经验,能喝出荒野茶那股特别的 “野劲”,否则普通茶友根本尝不出野生茶和优质种植茶的区别。

更何况,真正的野生茶树特别少,大多长在深山老林里,有的甚至是受保护的古树,根本不允许采摘。而且野生茶树没人施肥、没人除虫,长得参差不齐,有的叶子小,有的还带着虫眼,里面的营养物质也不稳定,品质时好时坏。不少人冲着 “野韵” 买野生茶,结果喝起来还不如精心养护的台地茶顺口。

更别说现在市场上的 “野生茶”,很多都是仿冒的 —— 把人工种植的老茶树,换个 “野生” 的包装,价格直接翻好几倍。商家就是笃定,大多数茶友喝不出区别,才敢这么卖。所以咱们真没必要盯着 “野生” 这个标签多花钱,野生茶不一定好,人工种植的茶也不一定差,适合自己口味的,才是真的好茶。

第四句坑话:“茶农茶才是好茶”

还有些茶友买茶,就认 “茶农直供”,理由是 “茶农自己做的茶,原汁原味还便宜,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结果收到货一看,茶里面混着不少碎渣和老梗,泡着喝还带着一股潮味。联系卖家,对方还说 “这是毛茶,没挑拣,就这样,原生态”。

其实茶农的优势确实是 “离茶树近”,能拿到新鲜的原料,但劣势也很明显 —— 制茶工艺大多不专业。比如白茶萎凋的时候,温度和时间把控不好,很容易出问题;而且茶农做的毛茶,大多带着青涩味,要是干燥不到位,放没多久就会受潮发霉。再加上没经过挑拣,里面混着老梗、黄叶和杂质,喝着口感差,卖相也不好。

茶圈 4 句 “坑人话” 专骗新手!弄懂这些,买茶再也不花冤枉钱

真正好的白茶,还是得选正规茶厂出的。茶厂有标准化的制作流程,每一步都有专业设备和工作人员把控,还会经过多次挑拣,把杂质和老梗都去掉,品质更稳定。况且现在很多专业茶厂都有自己的源头产区,原料一点都不输茶农手里的。咱们买茶是为了 “好喝”,要是茶农茶喝着又涩又杂,就算是从源头产区来的,也算不上好茶。

说到底,茶圈的话术再花哨,好茶的本质都离不开三点:产地正、工艺佳、口感顺。那些把 “不苦不涩”“野生独家” 挂在嘴边的商家,不过是想用模糊的概念,掩盖茶叶本身的缺陷。

新手买茶想不踩坑,记住三个小习惯就够了:

先闻香:闻闻有没有自然的茶香,有杂味、香味淡得几乎没有的,直接 pass;再尝味:感受一下苦涩之后会不会回甘,涩得发苦、咽下去都费劲的,千万别买;最后问清楚:问明白产地在哪、用的什么工艺,别信 “野生”“独家” 这种没谱的说法。

喝茶本来是件轻松的事,别让这些忽悠人的话术扫了兴。希望大家都能避开这些 “茶圈坑”,买到真正让自己喝得安心、喝得舒服的好茶!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买不买茶叶什么梗(茶圈 4 句 坑人话 专骗新手弄懂这些)》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