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是个常用的多音字,读音:lù或lòu。
lù是露的本音。“露”本义是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组词,露水,露珠。李白有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杜甫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是一种自然现象,出现秋季,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温差较大,夜间空气中水分凝结在物体表面,形成小水珠。古人称“阴之液也”。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就是白露。大约在公历9月7-9日交节。


“露”正常出现在野外,道路两边最容易观察。字形是“雨+路”。实际最早的文字是“雨+各”。“各”的本义是军队从城外向城内进发。

入侵的队伍夜间攻城,走在路上,最容易感受露水。
秦时篆书才有了“雨+路”。

“露”lù的引申义有两个。1、房屋帐篷的外面没有遮挡,名词,表示一种状态:露天、露营、风餐露宿。2、动词,显露,表现:揭露、吐露、藏头露尾、露头角。
读lòu时,字义和动词的lù差不多,大多数人认为是用于口语时的读音。实际还是有区别,我认为只有比显露、表现更强烈的动态,才读lòu。
如:
露lòu白,在人前露出自己带的财物(白指银子)。会有破财,甚至杀身之祸。
露lòu丑,出丑可不是一般的表现。
露lòu底,该保密的没有保密,泄露了底细。
露 lòu面,出现在比较重大的场合。
露lòu苗,种子萌发,出苗。
还有,露风、露富、露怯、露拙、露馅儿、露马脚、露一手,都读lòu。
有两个词更有意思,读音不同意思就不同:
露lòu头,暴露出头部。动词。
露lù头,岩石和矿体露出地面的部分,指矿苗。名词。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露马脚的读音(多音字露的两个读音之间的关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