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撼树”的核心出处是唐代韩愈的《调张籍》 ,诗中“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一句,直接用“蚍蜉(一种大蚂蚁)摇动大树”的场景,讽刺不自量力的行为。
唐朝时期,文坛名家韩愈始终推崇李白、杜甫的诗作,认为二人的才华与成就足以流传千古,可当时却有不少文人轻视李杜,甚至刻意贬低他们的作品。
韩愈对此十分愤慨,便写下《调张籍》一诗,借诗句驳斥这些错误观点,其中“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一句,后来逐渐演变为“蚍蜉撼树”的成语。
诗中提到的“蚍蜉”,是一种体型微小的蚂蚁。有一次,一群蚍蜉在树林里觅食,偶然看到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领头的蚍蜉觉得这棵树挡住了阳光,还占据了大片土地,便对同伴们说:“这棵树看着高大,其实没什么力气,咱们一起把它摇倒,就能拥有更大的地方了!”
其他蚍蜉纷纷响应,围着树干爬来爬去,有的用触角撞树干,有的用脚蹬树皮,拼尽全力晃动身体。可大树纹丝不动,枝叶甚至没被吹动一片,反而有几只蚍蜉因为用力过猛,从树干上摔了下来。
韩愈用这个场景讽刺那些贬低李杜的文人:他们就像小小的蚍蜉,妄图撼动李杜在文坛的地位,这种不自量力的行为,只会让人觉得可笑。
此后,“蚍蜉撼树”便常用来形容人高估自己,去做根本无法完成的事。
以前总觉得要做惊天动地的事才不算白活,后来才明白,大多数人的努力都像蚍蜉撼树,未必能撼动世界,却能一点点撼动自己的人生,把平凡的日子过出属于自己的重量。#台军备妄图对抗解放军?蚍蜉撼树##你觉得京东外卖能撼动美团的地位吗##分享你手机里的随手拍风景#
成语故事分享到这里,欢迎评论点赞收藏。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蚍蜉撼树成语意思(成语故事分享100天蚍蜉撼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