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菜名文化博大精深,有些名字起得极尽夸张之能事,充满了想象力、诗意或江湖气息,让人在听到名字时完全猜不透食材究竟是什么,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话题性!
以下为您盘点那些“名不副实”、极其夸张的菜名,并分为几个有趣的类别:
这类菜名听起来奢华无比,但用料却极其普通或完全是素菜,堪称“标题党”的鼻祖。
《母子相会》,实际内容:黄豆炒豆芽。解析:黄豆是“母”,豆芽是“子”,一道普通的家常小炒,瞬间被赋予了伦理亲情的戏剧性。
《青龙卧雪》,实际内容:白糖上放一根黄瓜。解析:“青龙”是黄瓜,“雪”是白糖。意境优美,但实物简单得让人哑然失笑。
《雪山飞狐》,实际内容:炸虾片(或粉丝)上面放几个小海米。解析:比“青龙卧雪”更进阶,连“狐”(小海米)都出来了,画面感极强,但落差也极大。
《乌云遮日》 / 《猛龙过江》,实际内容:紫菜蛋花汤 / 清汤里放一整根葱。解析:前者是紫菜(乌云)覆盖蛋花(太阳);后者则是一碗清汤中一棵完整的葱如同蛟龙般横亘其中,名字霸气,实物简约。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实际内容:红烧猪脚盘边镶一圈香菜。解析:猪蹄是“路”,香菜是“乡间的草地”,将田园诗意融入菜名,幽默又形象。
这类菜名自带BGM(背景音乐),仿佛出自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端上来就感觉自己是武林高手。
《降龙十八掌》,实际内容:卤猪蹄、烤猪蹄。解析:借用武侠绝世神功之名,来形容猪蹄的筋骨力道,吃的时候仿佛在修炼上乘武学。
《九阳神功》 / 《大力丸》,实际内容:烤羊肉串 / 狮子头或糯米丸子。解析:前者让人联想到至阳至刚的内力;后者则给人一种吃了就能增加一甲子功力的感觉。
《七剑下天山》,实际内容:七根排骨插在土豆泥或南瓜泥堆成的“山”上。解析:造型取胜,名字充满动感和故事性。
这类菜名不追求霸气,而是极尽优雅,将普通的食材描绘成一幅画、一首诗。
《蚂蚁上树》,实际内容:肉末粉丝。解析:经典的意境菜名,肉末是“蚂蚁”,粉丝是“树”,生动形象,广为流传。
《踏雪寻梅》,实际内容:白盘子上放着几颗红色的樱桃或草莓。解析:极具中国古典美学色彩的名字,意境清冷高雅,与实物的反差萌也很大。
《国色天香》,实际内容:通常是牡丹花形状的菜品,可能是萝卜雕刻,也可能是甜品。解析:直接用形容绝世美女的词汇来命名,让人对菜的“颜值”抱有极高期待。
这类菜名要么听起来很可怕,要么让你完全摸不着头脑。
《霸王别姬》(又名:龙凤烩)实际内容:甲鱼(鳖,谐音“别”)和鸡(姬)一起炖汤。解析:借用历史典故,既点明了主料(鳖和鸡),又充满了悲剧英雄主义的色彩,是菜名中的艺术佳作。
《苍蝇头》,实际内容:豆豉、肉末、蒜苔丁炒在一起。解析:豆豉黑点点如同苍蝇头,名字虽不雅,但味道极佳,是典型的“名丑味美”。
《火山飘雪》,实际内容:糖拌西红柿。解析:西红柿是“火山”,白糖是“飘雪”,浪漫地描述了一道家常凉菜。
《心痛的感觉》,实际内容:一杯白开水,售价50元。解析:这已经超出了菜的范畴,是一种营销或行为艺术。当你得知真相后,确实会感受到“心痛”。
这些看似离谱的菜名,其实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心理:
营销智慧:吸引眼球,制造话题,让你忍不住想点一份看看。文化情趣: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幽默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讨个彩头:用吉祥、霸气的名字来寓意好兆头。规避禁忌:一些底层食材(如动物内脏)通过雅名提升了档次。下次在菜单上看到这些名字,您大可以会心一笑,享受这超越食物本身的文化趣味。
收藏这份清单,您就是在餐桌上最懂梗的美食家哦!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有趣的菜名移动端(盘点菜名标题党这些逆天菜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