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一个女人要多牛,才能一边管着世界首富的钱袋子,一边4年生3个娃?”
提起一土教育创始人李一诺,很多人第一想法都是邓文迪2.0.
确实,李一诺跟邓文迪一样,都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看看她的履历吧:
18岁保送清华,27岁拿博士学位,6年做到全球顶尖资讯管理公司麦肯锡的全球合伙人,后来还成了比尔·盖茨基金会中国区负责人,手里管着上亿美元公益资金。
无数人都觉得,她能取得现在的地位是靠遇到贵人,运气好,因此拿她和邓文迪比较。
可如果翻遍她的人生细节,你会发现,这个山东姑娘的每一步,都不是靠“运气”或“依附”。
她跟邓文迪有着根本的不同。
李一诺出生在山东济南一个双职工家庭,爸爸是工厂工人,妈妈李莲娜是车间工程师,当年这种家庭算挺好了。
可惜,在她的童年记忆里,家里很少有欢声笑语。
爸爸是个家暴男,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后动手,直到12岁那年,妈妈忍不了了,终于下定决心离婚,离婚后李一诺归了妈妈,妈妈带着她搬出了家属楼。
搬出家属楼,住进狭窄的出租屋,日子一下子紧巴起来,母女俩常常是咸菜配馒头,偶尔买次肉,妈妈也全夹到她碗里。
生活不易,可妈妈从没抱怨过,每天下班回家还要做家务。
后来为了给女儿更好的生活,妈妈还砸了铁饭碗,下海创业,辞职卖衣服、做批发。
那个年代,真的愿意干的话,生意还比较好做,赚的多,不过确实辛苦。
妈妈对她的影响很大,还在工厂时,有一次发生爆炸事故,大家都往外面逃,妈妈却冲进火场关掉阀门,这件事让李一诺记忆深刻,她第一次懂得“责任”两个字的重量。
除了责任,妈妈还教她细心,总鼓励她“要靠知识站稳脚跟”,让她好好做事。
有一次李一诺因为粗心考了80分,其他老师都说“分数还行”,要求母亲签字确认,妈妈却直接拒绝签字,理由是:这些粗心的错现在不改,以后会惹大麻烦。
高中时,李一诺把妈妈那里学来的细心努力,好好做事发挥到了极致,别的同学晚上11点睡觉,她会再多学1小时,周末大家出去玩,她抱着书本在教室刷题。
就是这样,她的成绩一直非常好,1996年,18岁的她以山东省理科保送生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生物系。
可刚进清华,李一诺就被泼了冷水。
在老家她是状元,可清华人才荟萃,班里同学都是各地“状元”,有人从小跟着教授做实验,有人英语好到能直接看外文文献,她连大学教材都看不懂。
第一次微积分考试,她只考了67分。
不过,也是在这段“至暗时刻”,她认识了同样在补习的同乡颜宁,后者后来成为了中科院院士。
那个时候,两人成了“最强闺蜜”,还相约在颐和园对着昆明湖喊“我要当科学家”,关系非常密切。
在和颜宁的互动中,李一诺受到鼓励,发挥狠劲,继续前进,就是靠着这股狠劲,李一诺玩命努力,成绩从倒数追到班级前几名。
大四时,她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拿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生物学博士项目的全额奖学金,随即留学美国。
2005年,27岁的李一诺博士毕业,手里攥着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和麦肯锡分析师两份offer,一时不能决定。
导师觉得她在科研领域有顶级天赋,劝她留下,可她在犹豫思考之后,最终选择去麦肯锡做咨询。
对于这个,很多人不理解:放着好好的科研路不走,去做自己一窍不通的商业,这不是自找苦吃吗?
李一诺自己也知道难,刚进麦肯锡旧金山办公室,她连财务报表的“资产负债表”都分不清,而同事全是哈佛、沃顿商学院的精英。
业务不行,出身也差,她一度被人看不起。
有次她花半个月工资买名牌套装,结果被客户当成端茶小妹,虽然客户可能不是有意的,但她遭到了打击,自己的气质不适合这个角色。
不适合就让她适合,她没认输,又拿出了清华时的“死磕”办法:
每天最早到公司,最晚关灯走人,把行业报告当小说看,做梦都在背数据,经过努力,终于有了改变,业务能力快速提升,她现在只需要证明自己。
机会很快来了,有一次,公司接了个药企项目,客户要做“基因治疗商业化前景分析”,资深顾问都因为难度大回避,李一诺却主动牵头。
她把科研时的严谨搬了过来,用两周时间啃完五年内的基因编辑行业文献,还创新性地提出“先针对罕见病推产品、再拓展到常见病”的方案,最后客户很满意,拍板:“就按这个来”。
打开局面就好了,后面,李一诺一路顺风,只用6年就从新人做到麦肯锡全球合伙人,同时,还是麦肯锡历史上首位华裔女性合伙人。
2015年,李一诺又做了个让人意外的决定:辞掉麦肯锡百万年薪,去盖茨基金会当中国区负责人。
这个选择,源于她和比尔·盖茨的一次面谈。
当时盖茨说“每年全球数十万儿童死于疟疾,可投入疟疾研究的钱,还没研究男人脱发的多”。
就是这句话,让李一诺开始反思“工作的意义”,后来做出了辞职去基金会的选择。
在基金会的日子,李一诺更拼了。她带着团队钻山西窑洞、蹲云南村寨,最夸张时连续飞行40小时,下飞机直接挂着吊瓶开会。
但她的努力见了成效,到2024年,盖茨基金会在中国投入超15亿美元,直接惠及3000万人,每一分钱都经她的手花在刀刃上,帮助了很多人。
在忙着“替首富花钱”的同时,李一诺的生活也没落下。
2010年到2014年,短短4年里,她连生了3个孩子。
很多人好奇她怎么平衡工作和家庭,她从不掩饰自己的狼狈:“哪有什么平衡?我每天都在失衡。”
有时候刚开完会,就要赶回家给孩子喂奶,但她从没想过放弃工作,也没想过放弃家庭,只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两边都扛下来。
她不是平衡了,只是在靠极致的努力把两边都撑起来。
有人把李一诺跟邓文迪相比较,认为她们俩都是成功女性的代表。
但从李一诺的经历你就能看出来她和邓文迪的不同。
她们根本不是一类人,邓文迪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借力”:
靠别人的帮助拿到留学机会,靠婚姻进入上流社会,甚至离婚后,也靠之前积累的人脉立足。
而李一诺的每一步,都是靠自己拼出来的,没有任何依附的痕迹。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秘诀,只能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把每一步都走扎实,尽人事而已,运气自然会来。
那些说她是“邓文迪2.0”的人,忽略了她的经历细节。
她从来不是谁的第二个,她只是李一诺,一个靠自己死磕到底的山东姑娘。
——THE END——
参考资料:界面新闻——【专访】李一诺:盖茨基金会助力中国食药监管体系与国际接轨
澎湃新闻——李一诺:迷茫时代,如何为父母“减负”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梦见背婴儿是什么意思(她18岁保送清华)》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