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乐二十二年,一支庞大的明朝军队正从漠北匆忙南归,士兵们不知道的是,他们护卫的龙辇中躺着的并非活着的皇帝,而是一具逐渐腐败的遗体。
朱棣驾崩1424年的夏天,漠北草原上吹来的风格外萧瑟,明太宗(成祖)朱棣在征蒙归途中,病逝于榆木川。
此时军队距离北京尚有千里之遥,随行的将士们并不知道,那位威严的皇帝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消息如同被风吹散的草籽,悄悄在几个核心人物间传开,太监最先发现皇帝驾崩,他便立即找到了杨荣,将噩耗告诉了他,杨大学士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朱棣的去世来得突然,这位曾经五次亲征蒙古的皇帝,最终在征途中结束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史书记载,朱棣死于榆木川,这个地方在今天的内蒙古境内,距离北京有上千公里之遥。
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段路程至少需要十几天才能走完,杨大学士在得知皇帝死讯后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更让人担忧的是,当时随行的军队中,不乏与汉王朱高煦关系密切的将领,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一直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
《明史》记载,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屡建战功,深得朱棣宠爱。他性格强悍,在军中颇有威望,早就对兄长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心怀不满。
杨荣站在朱棣的营帐外,望着远处巡逻的士兵,心中涌起一阵不安。他清楚,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否则不仅他自己的性命难保,整个大明王朝都可能陷入内乱。
杨荣迅速召集了另外几位值得信赖的大臣,包括张辅、杨士奇等人,他们决定暂时封锁朱棣去世的消息。
按照明朝律法,隐瞒皇帝死讯可是大逆不道之罪,但这几人都是“太子党”,如果不这样做,汉王一旦知晓,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变故。
但他们首先就面临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尸体是会腐烂的,即便是皇帝也不能例外。
该怎么防止腐臭味弥漫呢?当时正值夏季,漠北地区虽然夜间凉爽,但白天气温仍然较高。
杨荣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下令收集军中的所有锡器,将它们熔化后铸成一个密闭的棺材。锡具有很好的密封性,可以有效地隔绝气味。
为了保密,参与制作锡棺的工匠在完成后都被处死,虽然这很残忍,但杨荣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与此同时,朱棣的贴身太监仍然每日照常送膳,仿佛皇帝还在世一般,守卫的士兵虽然有些疑惑,但也不敢多问。
秦始皇死亡时,为掩盖气味,当时使用了腌制的咸鱼,这个法子已经用过了不能再用一遍,否则汉王一看就知道皇帝已经死了,毕竟他又不是没读过历史。
而收集锡则可以绕过汉王,一个棺材用不了多少锡,悄悄的办不会引起太大风浪。
封锁消息只是权宜之计,杨荣知道,必须尽快将消息送达北京的太子朱高炽,太子登基,天命既定,汉王也就无可奈何了。
经过深思熟虑,杨荣决定亲自承担这个重任,他与太子的亲信海寿一起,悄然离开大军,快马加鞭向北京赶去。
就在杨荣南下的同时,留在军中的张辅等人则继续维持着皇帝仍在的假象,他们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命令,保持着军队的正常运作。
当杨荣和海寿风尘仆仆地抵达北京,将朱棣去世的消息告知朱高炽时,这位体态肥胖的太子在悲痛之余,立刻意识到了自己面临的危机。
漠北的先帝必须有可靠的人接回来,同时还要防止汉王得知消息后造反,而北京必须有可以信任的部队布防,此外还要考虑如何处置汉王和赵王这两个不稳定因素。
这四个考验每一个都必须完美完成,否则必定惹出大乱子。
朱高炽立即召见心腹大臣,同时派自己的儿子朱瞻基前去迎接朱棣的灵柩,还密令宁阳侯陈懋和阳武侯薛禄率部回京增援。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朱高炽这才正式向天下公布了朱棣去世的消息,并宣布灵柩即将回京。
当朱棣的灵柩安全抵达北京后,朱高炽为父亲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与此同时,他派人诏告朱高煦和另一个弟弟赵王朱高燧进京奔丧。
这一招十分高明:如果朱高煦不来,就是公然违抗皇命;如果来了,就等于承认了朱高炽的皇位合法性。
两位弟弟这才知道父亲已经死去,大惊失色,但此时太子已经登基,说什么都来不及了,当朱高煦到达北京后,朱高炽并没有为难他,反而好言安抚,并赐予重赏。
《明史》记载,朱高炽对这位一直与自己为敌的弟弟表现得十分大度,不仅没有追究其过往的行为,还增加了他的俸禄。
朱高煦看到京城戒备森严,军队严阵以待,知道自己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只得暂时收起反心,何况哥哥对自己也不错。
十个月施政1424年9月,朱高炽正式登基,改年号为洪熙,史称明仁宗,这位新皇帝在位时间虽短,却开启了一段被史家称为“仁宣之治”的盛世。
朱瞻基的画作
他平反了前朝的冤狱,赦免了建文时代的旧臣,采取了一系列与民休息的政策,但也停罢了下西洋活动。
可惜他没能彻底解决第四个问题,也就是处置汉王,他在位十个月就去世了,虽然他努力剪除了汉王的羽翼,但他死后,汉王还是谋反了,宣德皇帝不得不御驾亲征,才平息了这场动乱。
回头来看,朱棣在军中离世的那一刻,大明王朝的命运就悬在了一条细细的丝线上,若不是杨荣当机立断封锁消息,若不是朱高炽沉着应对,明朝的历史很可能就此改写。
权力的交接从来都是最危险的时刻,而1424年秋天的那场危机,最终因为几个关键人物的智慧和决断,得以平稳度过,为大明王朝续写了新的篇章。
参考信源:
《明史》
#上头条 聊热点#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宣德皇帝怎么死的(1424 年朱棣在军中离世)》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